Wechat微信是什么?Wechat微信会是未来的App Store吗?

丁香园CTO、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冯大辉在推出不久的Wechat微信公众平台上创建并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一段时间之后,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Wechat微信一定会蚕食搜索引擎的市场……搜索本质上也是服务,天气、旅游、购物、股票……皆可拓展。”他觉得Wechat微信正在用“对话”这种聊天工具的方式,重新定义各种内容对用户的服务。

 

这并不是唯一的大胆想象。早就有人具体地指出,Wechat微信是个“App Store”,很多App事实上根本没必要直接出现在操作系统中,简单一点的内容类应用,更是可以就在Wechat微信里存在即可。一篇关于Wechat微信的评论转引了知名网站TechCrunch上的一句话:“现在Facebook独立出来的应用越来越多,就不怕用户有一天把它们塞进一个名叫Facebook的文件夹,然后除了主应用,别的碰都不碰吗?”这样的情境似乎有可能在Wechat微信上发生。

 

而说得更宏大的,则说Wechat微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超级入口”,用户在Wechat微信上订阅各种内容和服务,无论要去到其他手机上的App还是网站,都会从Wechat微信直接跳转。

 

Wechat微信也不是总那么恢宏。对一些爱拍照的人而言,Wechat微信是他们一个方便的相册,他们可以和朋友分享照片,从这个角度看,Wechat微信像是个社交网络;也有人会拿它当记事本,有事就拿起手机打开Wechat微信,语音记录;它还是个简单的提醒工具,只要语音告诉它时间和要做的事,它就能在准确的时间提醒你。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把Wechat微信当发行渠道;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Wechat微信当成新形态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Wechat微信到底是什么?2011121日诞生的时候,Wechat微信给人的最直观印象是个手机上的聊天工具,连它自己的第一个版本也这么说,自己能“收发消息、拍照分享、联系朋友”。

 

到了第二年4月,Wechat微信4.0中启动页面第一句话则又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一个聊天工具——“Wechat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2年,15个版本(不含二级小版本),200人的研发团队,3亿用户使用的产品,已经拥有了多种聊天方式、语音对讲、朋友圈(个人相册)、二维码、开放平台、公众平台……很难去准确定义Wechat微信,因为它还在快速演变着,并从人与人的通信开始,逐渐携裹了现实世界越来越庞大的力量。

 

Wechat微信的巨大潜力与可能释放的价值,就像一幅朦胧而珍贵的画卷,如果真有人能清清楚楚看明白它的真面目,就有可能得到巨大的收获。

 

那么,Wechat微信到底是什么?

Wechat微信的原点

 

要给Wechat微信下定义,首先我们需要听听对于其创造者来说,Wechat微信诞生的原点是什么。

 

当《商业价值》记者把这个问题问给腾讯公司副总裁、Wechat微信团队总负责人张小龙的时候,他的回答或许会让很多人意外——“Wechat微信的起点,就是一套消息系统。”张小龙语速不快,试图将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这个消息系统的核心就是’对象’和’信息’,其最关键的使命是沟通。”

 

“消息系统”这样一个朴素到听起来一点都不兴奋的原点,与Wechat微信今天短短2年收获3亿用户、构建全民使用的全新移动沟通方式、初露端倪的产业链条,以及还在不断驰骋的大商业想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但张小龙恰恰认为沟通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所以一个新环境下的消息系统本身就是个有巨大价值的产品。他眼中的消息系统其实并非传统认知,未来它沟通的不只是人和人,还有人与组织,甚至是人与物体之间。所以在做Wechat微信时的起点,他希望探索一个问题: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人将怎么沟通?

 

既然是如此基础的系统,它要如何建立?这显然与“做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应用”有所不同。虽然很多人认为伟大的产品是从小东西成长起来的,但张小龙则认为,初始的原点会对产品最终的格局有很大影响。甚至在Wechat微信上,他有着一套与互联网产品圈主流思想不太一致的产品思路。

 

比如,与很多人所信奉的“提前发布、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产品理念并不相同,Wechat微信一直以来推出新功能都相当克制与谨慎,其对每个功能的深度纠结和反复思量,有时要直到产品新版本放出的最后一刻。

 

“Wechat微信这两年发了这么多版本,但基础结构却从一开始就定下来没怎么变过。”张小龙说。围绕着“消息系统”这个起点,包括使用简洁、通用的底层通信协议,也包括了基于信息流转的关系链条,还有插件式的功能体系。Wechat微信一直有很清晰的产品走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其启动页面最突显的永远是星球和人,不断增加的众多功能甚至都没有怎么改变主页面的核心布局和按钮。甚至很多人会抱怨Wechat微信有些“难用”,很多好的功能都被隐藏起来了。

 

“我们希望能做的事起码23年不应该怎么变。”张小龙说,“这就需要把基础的原则想好,把底层的问题处理好。在互联网历史上,‘邮箱’这个产品的底层基础足够简单和可靠,所以经过这么多年,它仍然有生命力。我希望Wechat微信也能如此。”

 

对“消息系统”的认知,张小龙显然有着深厚的积累。从做出知名邮箱客户端Foxmail,到被腾讯收购后来到腾讯广州研发线负责QQ邮箱,再到一年数百次功能更新的频率让它成为腾讯的7星级产品,对邮箱与人关系的思考恐怕难有人企及。

 

Wechat微信一开始研发时,就是采用了邮箱的底层通信协议,甚至张小龙认为从某个角度看,Wechat微信可以说是“手机邮箱”,只但是移动互联网为它带来了彻底的改变。可是,邮箱所包含的关于通信、沟通、人的关系、信息流转等基本道理,都被Wechat微信传承下来。

 

有人说Wechat微信对于新功能的克制,背后是张小龙对于很多热门概念的不热衷。在张小龙面前探讨一些新潮概念,基本上都会如石沉大海般,收不到什么令人兴奋的反馈。但是对具体的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行为的解读,他永远充满了张力。

 

张小龙也承认这一点:他觉得所谓强关系弱关系、SNS等,一些看似火热的概念,套用之后其实会让人失去对真实需求的关注。比如一开始其他移动通信产品出来时,当用户发送一条信息,对象看到这条信息后,会有一个已读标志告诉用户“对方看了”,这曾经是非常吸引人的“创新点”。可Wechat微信从一开始就决心不做这个功能,因为如果回归到人性需求的层面,也许对方看了却并不想让发送者知道——如果你的老板向你发Wechat微信,也许他不知道你“已读”会更好一点。“很多人提出需要这个功能,而加一个功能也不难,但我们坚持自己的判断。”

 

在Wechat微信的发展路径中,张小龙认为几乎每个新功能都“没做错”。其15个版本几乎每个都有新的功能点,可它们到现在基本上都仍然适用。从1.1的添加备注名、2.0的语音、2.5查看附近的人、3.0的摇一摇,到二维码和4.0的朋友圈,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这些功能都经受住了考验,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调整。其中“摇一摇”朋友圈等等功能也对Wechat微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助推。

 

像“摇手机”这个非常简单的动作,经由“寻找同时在摇的人”这个明确的功能点,迅速成为了许多人习惯的方式。当它发展到除了摇到人,还能摇到网页、摇到图、摇到音乐之后,它成为了这样一种存在:摇,变成了一种明确的信号,让手机帮你找、帮你听,成为了一些特定场景下的“人体增强动作”。

 

“我不认为手机是一个工具而已,它离人太近了,更像是人的一种延展。”张小龙认为需要看到人类正在经历一种“体外进化”的进程,只有回归人性本身来看需求,才能真正抓住移动互联网这种新平台上的机会。

 

必然与偶然

“Wechat微信的发展有一些幸运和机缘巧合。”张小龙坦言道。在2010年末到2011年初的时间节点上,很多人仍然习惯既有的互联网通信方式,并没有意识到新的信息创造和接收方式已经酝酿了足够多的时间,迎来了可以生根发芽的大环境。其实,那时候3G网络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兴起,像在烈日烤焦的大地上铺上了一层油,新的消息系统像那一点火星,呼之欲出。

 

那么2011年中国互联网上众多大小团队交相争夺手机上新通信工具地位的“千信大战”,Wechat微信的最终胜出是一种必然还是偶然?在张小龙看来,Wechat微信的运气的确很好,但他也相信有一些他们在产品上坚持的原则,在偶然中塑造了必然的因素。

 

这其中的第一个原则,或许可以被总结为“放下态度,不为小众”。

 

在朋友圈刚推出时,有人跟Wechat微信团队说,“你们这个设计做得很烂,远不如Path”。张小龙的回答是,“你是要做一个满足小部分人使用的产品,还是要做个连农民工都能用的产品?”

 

所谓“放下态度,不为小众”,核心的意思是对于Wechat微信这样一个产品,不要因为产品人自身的喜好和只为满足特定群体需求而小众化。小众产品很容易,可要做到大众好用却很难。

 

要发现真正的大众需求,不是要去看统计数据并根据数据做功能,而是要将所有用户看成一个用户,看他有哪些基本需求——如果每个用户需求是一个圆圈,那这些基本需求,就像是所有圆圈叠加到一起之后,交集的那个点。甚至有时候为了交集,要抑制一些小众的需求,制造更多人公平和顺畅的应用环境。Wechat微信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朋友圈要不要允许输入纯文字”。

 

原本Wechat微信朋友圈在设计中只有图片,压制了让它发文字、发视频的功能,因为在张小龙看来,首先手机上写文字就不方便,然后文字是很容易分出水平高下的东西,一些擅长文字的人马上就把一般人比了下去。朋友圈其实就是好朋友之间分享信息的产品,可这两点都会让人产生使用门槛。与文字不同,拍照人人都会,而且照片的信息量会让其是否精美和专业变得不重要。

 

当然,这样的设定在Wechat微信团队内部也有着很大的争论,以至于“上线之前的最后时刻,最终还是决定把文字功能加进去,但是很隐晦,需要常摁相机键才会出现。”张小龙说,“我们的想法是没人发现也没关系,如果有人发现了就当个‘彩蛋’,就会在他的小圈子里口碑传播。但这又不会散播太广,影响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到今天,我们不鼓励文字的初衷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

 

Wechat微信获得成功的第二个原则,或许可以被理解为“坚守沟通,远离概念”。

 

Wechat微信在社交概念的最热的这几年,其实一直没在社交的路上跑得太远。“我们从一开始,就从来没有做过好友和关系链的批量导入,你通讯录里的人都是一个个互相添加成Wechat微信好友的。这么做是因为每个人最主要的联系对象其实就那么一些,朋友不是越多越好,精力也有其极限。”张小龙说,“你看朋友圈,它设定的是一个小圈子,你只把信息分享给你圈子里的人,你最重要最在意的朋友。因为是好朋友的内容,所以你会有兴趣,这样的朋友不用太多就能让产品用起来,不像微博很多内容到最后可看可不看。”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多认识朋友的方法有很多,有别的产品可以解决”。

 

虽然业界讨论Wechat微信言必称“社交”,可是张小龙和Wechat微信团队从来不谈强关系、弱关系等概念。“很多社交产品有大把社交概念,可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各种关系会自然而然地互相转化。”他认为光看到关系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关系的演化。而沟通是所有关系演化的基础,是所有关系发展的核心。

 

“通讯录里就是强关系吗?你手机里很多联系人可能一年都打不了一个电话,反而有些人因为几句话的默契能走到一起。”张小龙觉得过分强调社交概念会忽视了沟通的根本,只要把基础的沟通形态做好,社交方面的功能是根据需求一步步诞生的。

 

所以Wechat微信的联系人不会有分组,甚至不显示你总共有多少个好友,只提供了简单的搜索功能,因为一旦分组就会失去关系的弹性,造成沟通的复杂和不通畅,进而带来产品功能上没有必要的扩展——实际上,现在加上聊天记录和最近联系人,用户联系多的人他们自然会很熟练地找到。而照片坚持不分组,只按时间向下排列也是这个思路,围绕着沟通这个最基础的需求来去掉冗余功能,这样才能做到简单。

 

而Wechat微信最后一个可以被总结的原则是用张小龙的原话说就是“排除干扰,保持产品人格”。

 

对Wechat微信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外部的建议。在外,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产品,用户的反馈完全可以把你淹没;在内,也有不少其他部门的同事会提出需求。“做互联网产品有个名词叫‘需求池’,产品团队需要汇总各种需求,目标则是将它们全部满足掉。但这是很可怕的。”张小龙说,“不要被用户牵着鼻子走,也不要被同事牵着鼻子走。产品也好比是一个人,如果把所有人的需求都满足之后,就不会再是一个和谐自然的产品,性格会混淆扭曲。产品必须有自己的整体人格。”

 

到现在,Wechat微信团队都没有给自家产品画过复杂的结构树图,因为不需要。它有着自己明确的方向和性格,它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能够让人与物之间信息无碍流转的消息系统——如何创造、如何识别、如何处理信息、如何输出,是否更简单了一些,降低了大家的使用门槛,是否能够创造性地满足用户需求。

 

能这么去做产品的Wechat微信是幸运的。谁也无法否认腾讯强有力的资源优势,在Wechat微信第一个一亿用户之前,对把Wechat微信推过“互联网新基础设施”的门槛有着巨大的作用。无论Wechat微信的产品本身多么完美,腾讯在背后的价值恰恰就在于让其绝对不会在产品之外吃任何的亏,并且可以随时把产品闪光的地方充分释放出来。这让Wechat微信得以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同类产品的近身缠斗,能够赶上在合适的时间,抓住移动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几项技术和用户的几个基本需求。

 

在张小龙看来,腾讯上下给予Wechat微信最大的支持还包括让Wechat微信按照自己的产品人格来成长。包括CEO马化腾等高管对产品都保有巨大的热情,甚至会在凌晨4点发来Wechat微信讨论产品细节,而他们的看重和保护,让Wechat微信可以在腾讯内部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并且站在产品发展和用户体验角度决定与腾讯内部各种需求是否结合与怎么结合。这直接使得Wechat微信到今天还能有这样清晰的产品架构和贯穿始终的思路。

 

这些偶然与必然,让Wechat微信从“消息系统”的原点一步步自由成长,今天已经远远超过了移动通信工具的束缚,开始走向一个正在慢慢影响整个社会,甚至定义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新平台。

 

从移动应用到 IO平台

在今年25日发布的Wechat微信4.5版本中,多了一个小功能“摇一摇搜歌”:当你听到一段音乐,只需要打开Wechat微信摇一摇,Wechat微信就能帮你辨认出这是什么歌,并且在手机里同步播放。

 

如果不理解Wechat微信是什么,有人也许就会问,为什么Wechat微信要连辨认搜索歌曲的功能都做?是用户多了,想什么都做了吗?

 

其实,搜歌不是重点。“如果Wechat微信没有‘摇一摇’,我们肯定就不会做这个功能。”张小龙说。“你其实可以理解为,摇这个动作是一种信息的输入方式。”

 

最开始,“摇一摇”只是用来寻找同时在摇手机的人。一旦当你在摇手机,就是对Wechat微信发出了一个信号,Wechat微信将同时摇手机的人匹配对应,再根据位置信息向你推荐周围的人。

 

但“摇”这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一旦在Wechat微信中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信息输入动作”——比如最初的输入你的位置信息和你找附近人员的意愿,它也就是成了一种特殊的“交互动作”,成了把用户产生信息的门槛降低到极致的一种方式。摇,代表你输入一些数据和发出某些需求,而在一些具象化的场景下,Wechat微信能准确识别这种需求,并经过信息的处理给出反馈。

 

在Wechat微信里,摇的动作现在可以找到人、摇到网页、传图、辨认歌曲并将它“摇”到手机里。让“摇一摇”的动作更好用、更神奇,这才是Wechat微信做这件事的和初衷目的。

 

回到Wechat微信出发的原点,这也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息系统”该做的事。通过垂直细分的场景和简单的描述,能让用户用最低成本将信息传入Wechat微信,经由准确的识别、计算,与其他人或物连接,再输出到指定的位置。这都没有离开“对象和信息”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效率提升。

 

如果说Wechat微信以前作为一个通信工具,只能将你说的话、发的图、写的字传递给你的朋友,则现在的Wechat微信,正在试图让你不用说话、不用发图,就能产生连接、达到目的。

 

同样的道理,“扫一扫”也是如此,你通过点击就可激发,手机摄像头会识别所看到的东西,并将你要的信息回馈给你。其中二维码是个重要的纽带,Wechat微信支持每个人、每个Wechat微信群组生成二维码,让它成为身份标识和入口,又通过扫一扫让别人具有最简单辨认到你的能力。这种辨认有可能产生连接,比如让人们成为相互的Wechat微信好友,让电脑暂时代替手机成为你的Wechat微信终端;也有可能在未来直接给你有用的信息,比如扫到一个英文单词就告诉你它是什么意思,而不需要在手机上进行任何输入。

 

二维码这种开放的技术无论如何普及,Wechat微信都不会直接受益,但如果Wechat微信推动它的普及之后,让二维码的场景变成Wechat微信“扫一扫”的第一触点,让企业和用户都去主动用Wechat微信二维码身份标识自己,它就会由此变成人们获取信息和产生连接的首选。

 

《商业价值》主编张鹏在与张小龙采访中提出,“Wechat微信是否正在努力变成一个巨大的’I/O平台’(Input/Output,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张小龙对此的回复是:“你可以这样理解。”

 

实际上,Wechat微信已经不仅是让地球两端的人能互相说话、视频聊天、分享信息、实时对讲的沟通工具了。现在你对着Wechat微信说话、放歌,拿着Wechat微信拍照,甚至都不需要真的有拍摄的动作,它都会帮你分析、执行和完成。Wechat微信的价值已经开始进一步提升到新的层次,那就是降低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成本,增加信息的总量和流动效率。

 

比如Wechat微信的公众平台,很多人理解为是一个媒体或者是一种CRM,而张小龙却不愿意这么看,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定义公众平台,但是我的思路是:从有电脑开始,开发者们就会做各种计算机程序,之后互联网来了做网站,再到移动互联网时做App,要做这些东西,都需要从业人员有很高的专业知识。那我们可不可以通过Wechat微信提供一种通用的方式,帮大家把工作都做好,让任何人或组织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它来给人们提供服务呢?”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节点,那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也是,Wechat微信不仅想为它们提供连接用户的管道,还想要让它们能最低难度地完成对接。当然,是以Wechat微信的方式。

 

一家路边的小便利店也能在网页端的Wechat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通过简单的设置获取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众账号和二维码身份。将二维码摆在店里,顾客如果扫描,就会引导他到达小店的公众号。小店由此获得了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用户可以方便地以此和它联系,获得它的电话或位置,甚至直接在Wechat微信上下单。而它无论是有什么活动还是对用户要说的话,都能经由Wechat微信第一时间传递出去。张小龙曾经说过,这种对传统世界中最朴素节点的潜在改变,恰恰是Wechat微信这个产品最令他兴奋的东西。

 

实际上,Wechat微信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语言、规范,而且还在不断升级,比如很多公众账号都有自己的“交互代码”,比如发送“M”看历史文章,发送QR确认送货地址……这些以后是否会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规范?而在其即将提供的新API结构中,用公众号最下方将会有一栏目录,公众账号将能借此更加有施展的空间,更接近一个虚拟APP的形态。

 

而在不断降低信息的产生和流通同时,这个消息系统里,“对象”的概念也在不断延展。张小龙对于未来家庭智能设备的发展非常看好,“如果未来你的家庭里冰箱、热水器有了一定的智能,你用Wechat微信与他们连接和信息互动也并非不可能。你不一定要去下载一个APP应用专门管理他们,你通过Wechat微信与这些设备的Wechat微信账号完全可以连接和交互起来。”到了那个时候,Wechat微信一定会寻找到新的让连接变得简单易用的方法。

 

所以,Wechat微信在自己的原点——“消息系统”中的“对象”已经不仅是人,还有组织,乃至在未来还有智能家电等各种可能发生关联的物品。而其流动的信息也不仅仅是人们的交流和情感,还有可能是各种指令和信号。

 

让所有对象都可以无障碍地创造和对接信息,已经拥有3亿多用户的Wechat微信正在为自己构想一个足够基础,但是又拥有无限想象的“I/O平台”。

 

在张小龙对Wechat微信这样的思路下,Wechat微信自身能力的进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正如电脑要通过I/O接口和I/O芯片来连接CPU与外部设备,Wechat微信要以自己的方式连接各种人和物,就必须要具备自己的“CPU”。

 

从Wechat微信4.5开始,它已经显露出了一些语音识别能力,经由“语音输入”和“语音助手”两个功能切入。前者很简单,当你对别人说话时,只要摁下“语音输入”,它就会自动将你说的话变成文字,可以让你用文字消息的方式发送给对方(在Wechat微信聊天的场景下有时会很有用);而后者则是你对着语音助手说一段话,比如“早上8点叫我起床”,它就会在那个时间给你发一条Wechat微信消息,里面是你说的话。

 

为了让语音识别技术在具体场景下有用,Wechat微信其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它应该放在哪里、以什么方式出现,为什么语音助手提醒时放的是用户对它说的话而不是音乐。

 

很多人以为Wechat微信所使用的语音技术,源自该领域知名公司讯飞,可张小龙在《商业价值》的采访中,承认Wechat微信的语音技术全由自己团队研发。底层的技术也全部自己来做,这意味着Wechat微信对语音看得很重。可尽管在后台做了这么多工作,它呈现到用户面前,到现在仍然只有看着简单的两个功能。

 

还有前文所提到的“摇一摇搜歌”,里面辨识和匹配歌曲的技术,也没有借用外力,全由Wechat微信自己完成。

 

“所以你就知道,Wechat微信团队现在只有200人,为什么还远远不够。”张小龙说。虽然之前在国内Wechat微信一直被看作移动应用领域产品团队配置最豪华的典范,但是今天在看似简单的产品背后,技术显然正在开始为Wechat微信构建越来越高的竞争优势,成为抓住未来更多机会的基础。

 

Wechat微信的制度与价值观

在Wechat微信打造一个巨大“I/O平台”的过程中,它不自觉拥有了超越一个简单App的更大社会价值。

 

这时候,“生态”的治理成为了现在的Wechat微信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无疑是个金矿,而分享机制、朋友圈和公众平台的推出,让很多人寻找各种机会投身其中。

whatsapp wechat

2012年年末,国内电商导购平台美丽说和蘑菇街开始在Wechat微信上进行一种推广:用各种“性格测试”诱导用户观看,并在分享之后加账号关注才能查看测试结果。这导致了迅速的病毒式链接传播,竟然在几十个小时内到达了上亿用户,产生了极其惊人的营销威力。有小道消息说,连马化腾的Wechat微信也被刷了屏。

 

就像是一个大坝被掘开缺口,信息洪流倾泻而下。张小龙说:“我其实特别不愿意在系统中施加人为影响,但是有些在制度缝隙中违背价值观的东西,最后还是要进行一些干预。”

 

当然,张小龙干预的方式是从制度上避免——Wechat微信迅速封闭了分享链接,对所有页面在打开后必须进行强制性的二次跳转,这样就使得内容无法与分享行为直接挂钩,而必须出于用户自愿。

 

在这次事件背后,其实藏着一种矛盾:Wechat微信一方面想要让信息更便捷地到达与流动,但同时又不能让信息泛滥。Wechat微信希望更多的“对象”更高效率地在这个平台完成输入与输出,但是又不希望出现系统性的不公平。

 

Wechat微信开始越来越需要真正建立一个更明确的制度和规则,不仅仅是面对公众平台,未来Wechat微信作为一个I/O平台的大格局已经越来越明确,那么规则的不断完善与技术的无止境修为其实成了同等重要的事情。只有做好这一点,Wechat微信才能进一步完成产品到平台的能力转换。

 

张小龙承认在制度的建立上需要不断摸索,但是他也特别强调了Wechat微信这个产品也好,平台也罢,会一直保持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就拿公众平台来说,我们一直鼓励各种组织和个人基于Wechat微信进行内容的创造和传播,然后获得合理的价值回报。但是我们鼓励的是你真的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利用用户的弱势或者制度的缝隙来破坏性淘金。”张小龙说这是在制度之外大家都需要有共识的东西,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实际上,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Wechat微信生态体系的主要形态,还是Wechat微信搭个台子,提供一些可能性,然后看一切会不会自然发生。Wechat微信并不会对各种功能和用法进行强引导,而是看用户和组织到底怎么使用它们。相同一个产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使用方式,真正有生命的土壤,自然会长出树木花草。所以说Wechat微信是个“消息系统”也好,是个“I/O平台”也罢,这都是Wechat微信产品团队自己眼中的产品定义。但是Wechat微信真正是什么,却是要由参与者来定义的。

 

201325日,Wechat微信4.5发布,启动页面的底图是个只有01的黑暗世界,被一团动态的火焰点亮。页面中下部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直接进入Wechat微信”,另一个则是“听一首老歌”,崔健的《一无所有》。

 

当问起张小龙“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歌”时,他笑了笑反问《商业价值》记者:“你觉得是为什么?”

 

而当你问张小龙“Wechat微信是什么”的时候,他一样会把这个问题抛给你。

 

我们可以有一些阶段性的总结,只是它们似乎都远远不是Wechat微信的终极答案。就像张小龙一直拒绝给出他自己的回答。

 

“我能说的是,你如何使用Wechat微信,决定了Wechat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张小龙想了想之后,这样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