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盖茨、麦克尼利。在一代时间以前,这些人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沟通方式。从那以后,虽然我们有了佩奇、谢尔盖和贝佐斯,但是从数量上来说不能跟那一代人同日而语。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从Facebook的扎克伯格、Twitter的Jack Dorsey、Airbnb的Brian Cheskey、到Tumblr的David Karp、Foursquare 的Dennis Crowley以及Instagram的Kevin Systrom等,技术界的星空再次灿烂。本文旨在探索技术英才成批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当今的技术趋势,相信能给创业家们带来一定的启迪。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故事》的经验
令我感兴趣的是这群创业家崛起背后的赋能力。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故事》一书中,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提出,那正是个人计算机发生革命之机,而那批创业家正好站在那波浪潮之上。正如格拉德威尔所述,比尔·盖茨、保罗·艾伦、斯蒂夫·乔布斯、比尔·乔伊(Bill Joy)以及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的出生时间相距均不过数年,成年的时候又都正好遇上DIY计算机推向市场之际。
令个人计算机发生根本改变的一件事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引入,GUI的引入使得命令行方式从历史的舞台退出。一旦你所需要做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点击来进行,用户就不再需要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之后才能使用它了—而这一点为一系列全新的生产力工具和应用打开了机遇之门。
自此之后,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再也见不到能够改变世界,可以跟那批人相提并论的思想领袖的出现,同时出现。当然,此间我们有拉里·佩奇和谢尔盖(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不过Google的崛起似乎是在更大网络泡沫破灭背景之下的一个极端的异类。我们有贝佐斯和Amazon,在同样的环境下他们也属于异军突起。不过,更重要的是,那些公司关注的是自动化、问题解决,以及通过数据和算法来提升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关注的是让人类摆脱方程式的困扰。
人就是联系
这一群创业家跟过去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的使命不是去创造工具来提高生产力,而是让人与人之间进行无缝的联系。他们既不生产硬件,也不制造软件和网络技术;这些底层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有人替他们照顾妥当了。
个人计算机革命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计算机所运行的软件最终变得用户友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批人所提供的愿景,其价值在于,让所有的软硬件都简化了用户界面。
今天的创业家面临着一个类似的挑战:互联网已经通过若干工具来促进沟通:电子邮件、语音和视频聊天等。正如乔布斯和盖茨在PC之上提供了一个简化用户界面的抽象层一样,扎克伯格,Dorsey等其他人则是在简化用户的交互方式,并使新应用构建在网络之上。在一个人人都通过PC、手机等其他设备时刻连接在一起的世界里,其目标就是让人们的共享变得简便和无缝。
归结起来,他们所营造的是用户体验,并把妨碍人类更密切联系的壁垒打破。为什么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及Instagram这样的公司会如此重要?它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帮助用户进行联系、分享与沟通,这正是其重要性的原因所在。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个人计算机的拂晓过去了30年之后,整整一代的IT才俊再次涌现,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以及思考学习的方式的原因所在。
愿景越大,机遇越大。改善人类关系,这个愿景足够大,甚至比乔布斯那一代的蓝图还要宏伟,想要有一番成就的创业家们,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吧。
Via:Gigao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