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囤积、不要恋物,不扫天下只扫一屋

天在清理我的书房,非常小,而东西则非常多,所以我这两天需要面对的一个烦人问题就是如何断舍离。

我的书房的东西分为四类:图书(名著、各种乱七八糟的小说/散文、非虚构)、以前的教科书和笔记本/作业(包括工作时的)、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从2015年到现在的每年的日程本。

名著,管它泛黄不泛黄,我都保留了下来。但这个小说/散文我年少无知时跟风买过很多,比如村上春树、马伯庸、北野武、李娟的各种。他们的书就处于当年食之有味帮忙开了下眼,如今我年纪大了食之无味的那类。尤其马伯庸,他的书你最好每次只看电子版。于是,村上春树的只留下了《挪威的森林》,马伯庸北野武李娟的全二手卖了。我的感受是,如果看小说,现代的还活着的大部分作家,就看电子版,被时代筛选过的,想留纸质的可以,比如福楼拜的全部或阎连科的部分,王安忆的《长恨歌》。书包括小说如今大部分也是纯商品,一点点信息,不造成它们比其它的商品更尊贵。

被装帧和比尔盖茨/奥巴马年度书单吸引,买过一些非虚构的,啥《棉花帝国》、《人类简史》、理想国、汗青堂的。基于外表去的,当然没怎么看,八成新,只能留着。


旅游我喜欢买书签、钥匙扣,显然的问题就是,你只有一串钥匙,不可能天天换钥匙扣,于是生锈的很多,浪费钱,丢了几个。书签,同理,纸质书我都不打算买了,要书签干啥?结论,借鉴一位朋友的经验,出去旅游尽量买衣服和帆布袋,起码你穿了用了,买小挂件、小摆设最不合理,因为它们会生锈、褪色、掉皮,最后你只能强忍心痛扔了。

每年的12月30号,我会装模作样地去无印良品给自己弄个下一年的日程本。问题是,我只在12月31号时对未来有点安排,所以这些日程本全是七八成新,从2015年到2021年。留下吧,上面寥寥无几的日程安排,比如洗衣服、做饭、看书这种废话安排。丢了吧,丢的好像是钱和过去的字迹和记忆。现在就是两难,明天考虑要不要扔了。

大学时期的教科书/作业/笔记本是我最后悔留下来的东西,教科书我可以理解,但把作业/笔记本带回家我真的是脑袋进水了,可能是年轻的时候对年老的自己太有信心,准备老了回望过去的热情、天真和愚蠢。但那些作业本笔记本全部发黄了、发霉了,并且说老实话,我也对过去的我自己兴趣不大。明天需要把它们全拖到门口收废纸的那儿去。

结论,不要囤积、不要恋物。恋物,物本身就变了,人也变了,过去就让它们过去吧。留下越多的物品,你想潇洒地前行就越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