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芭比》:勃肯鞋 Birkenstock 和芭比世界

《芭比》在国内不太火但是还是去看了,挑不出太多毛病,是一部好的幽默的具有些许讽刺意味的媒流水的片子/商业片。里面可分析的蛮多,我个人看的时候吐槽或是暗自叫好的是以下两个点。

勃肯鞋Birkenstock。这个尤其爱扮作知识分子的穿搭博主钟爱的蛮贵的拖鞋(不单在中国),在这个片子里被两次用作芭比表明自己准备迎接现实生活的符号。你都不得不说,资本主义世界,选来选去,从Manolo Blahnik的高跟鞋到Birkenstock的拖鞋并没有太大区别,无非对外的形态,变成了如今更为讨喜的似乎更有脑子的文青形象。选双普通白色球鞋似乎更贴合。当然这个商业植入,也没啥可说的,但如果主创是有二层讽刺在里面,我闭嘴。

 

芭比世界。这个片子复刻了一个芭比的世界,听上去这也没什么。如今的各种技术、打光,复刻一个玩具世界,使真人像玩偶有什么夸张的。作为观众,我本来坐在那里,或者这个片子的立意就在于,辨别物化,做个真人,无论男女。但这个片子看着看着,因为芭比的滤镜太过柔和美妙,这里面所有的演员突然在感官上变得谐趣可爱起来,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因为像玩偶,竟越发可爱了。反正我看了以后,对高斯林、玛格特罗比更喜爱了,原本刘思慕的长相很不对我口味,如今也看出了可爱。也就是,物化,资本主义的物化变得有些合理了,恋物不可避免。

AI时代,人和物的模糊界限愈发快速地消失,18世纪理性时代以来人对自身的膜拜、神圣化本就在两次世界战争中消失了,消费主义使得个体的人更不存在。《芭比》里的男女讨论还只是个引子,我们更快地需要面对的或者早就开始面对的是,人如何自愿/非自愿地成为物。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