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在美国生孩子是种什么体验?(男性视角)

6月16号是父亲节,我和老婆的女儿出生了,让我在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当上了父亲,感谢上帝,佛祖还有各路神仙。
这是我们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很幸运的让她生在了美国,本来早就想把生孩子的过程写下来,但无奈这几天伺候月子事情太多,就算是请了月嫂也是无暇顾及,所以就拖到了现在。
废话说完了,来聊聊在美国生孩子的体验。

早就听说在美国生孩子感觉会比国内要强,但究竟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经历了这一次的体验之后我也是略有感悟,总体感觉就是一个字:爽;两个字:舒服;三个字:有尊严。

怀孕早期阶段:
其实这个阶段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多,都是我老婆在自己弄。并且因为之前有过流产的经历,所以刚开始怀孕的时候我并不是很上心,老婆的一些症状让我以为这个孩子可能也会流掉,但很神奇的是这个孩子竟然没事(命真硬!),过了最危险的前三个月。
这里的体验其实挺少的,多数是我老婆事后和我说的。比如说她察觉怀孕后去了医院,因为我们有保险,所以很顺利的就完成了前期的工作。这里给我的感觉是美国应该也有类似于国内医院里“建档”的这么一个环节,只是有些不同的地方在于国内是到医院建档,美国是到医生(专科诊所)那里。我老婆的这个妇产医生是我们家健保医生(全科医生,负责初步诊断,有问题先找他,也是自己一个诊所)推荐的,她确定可以收我们(好像是要看医生的档期和是否可以接收我们的保险)之后就会开始后续的工作。
在美国生活,医疗保险非常重要,否则医药费能吓死人,但如果孕妇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也没关系,去一些特定的医院也一样可以“建档”。这是美国的“医疗白卡”制度,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反正意思就是说只要是孕妇就能办理这种白卡,然后享受免费的生育服务,政府给花钱。
上面说到流产了,我也就多说一嘴。我老婆之前流产后我们去了诊所看了医生,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如果是自然流产了那么肯定是夫妻双方的身体有问题,要进行调养,一般来说就是喝中药什么的。我们去的时候也是抱着这种心态,但老美的医生让我相当吃惊,他告诉我们说如果是自然流产两次之内都属于正常现象,等流产三次后再来找他,然后就把我们给打发走了。这次二十分钟的谈话收了我们几百刀,太特么不厚道了,要不是保险负责给钱我早就跟他急了。

怀孕中期阶段:
早期挺过去了,中期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次次的孕检。不过这里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孕期5个月大排畸的时候会告诉你胎儿性别,这个国内确实没有。美国敢说,是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里男女一样,不存在什么区别;另外一点是有法律保护,我所在州的法律规定好像是胎儿大于3个月就不能打胎了,否则犯法。当然,可能会有一些黑诊所什么的可以打胎,但这个罪过太大了,我是还没听说过,但觉得应该会有。所以一些想要特定性别的中国夫妻如果真想打胎的话,还得万里迢迢回国内去做这个。
告知性别的那天我还是很紧张的,到医院进了房间后护士(应该是吧)在一边操作机器,老婆躺在床上,我在旁边坐着。对着床墙上有一个大号的显示屏,实时转播机器的影像,我们能清楚的看到胎儿在子宫内的一举一动,确实很震撼和激动,我想用手机录下来,但她不让,然后就很兴奋地告诉了我们性别。老婆一直想要儿子,觉得姑娘受苦,我是想要女儿,觉得贴心,结果是我赢了,哈哈哈哈哈。

怀孕后期阶段:
又是各种孕检,只不过更频繁了点。这里还有一个特别要记录的事情,就是会安排孕妇去一次医院参观。其实说参观有点不是很恰当,应该说是彩排才对。就是医院把近期所有待产的夫妻都叫到医院,然后有个专门的人带着我们实地彩排了一次。比如说几点到几点医院是开哪个门,产房是在哪个位置,你可以把车停在哪里方便,进产房的步骤和规则什么的,反正就是很细致的给你讲了一遍流程,让我们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我还是要吐个槽,这个医院并不是我们当初查孩子性别的那个医院,按我老婆的话说,这个才是医院,那个检查的地方只是医检中心。医院是我们妇产医生指定的,原因这个医院和医生好像有“挂靠”关系,而且离家近,开车也就十几分钟,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说到这里得感谢下老天的眷顾。我们孩子的预产期就是6月16号,但12号检查的时候医生说还没任何征兆,所以我们都觉得应该会延后生。其实我挺想孩子在16号生下来的,因为那天是父亲节,我想就手体验一把过节的感觉。15号晚上的时候,老婆突然叫我,说是羊水破了,我一看表,晚上10点半,心里立马就兴奋了起来,觉得老天爷对我太好了,孩子极有可能就在16号出生。

产子阶段:
这段要大书特书了,因为这是让我体验美国医疗环境最近的一个环节。
羊水一破,我就马上收拾东西带着老婆去医院了。其实说是收拾东西,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就是给老婆带了一身衣服,带了点零食。小孩子的东西没带,因为朋友有在美国生过孩子的,就给我们说什么都不用带,我们也就听了(事后证明确实如此)。
在去医院的路上,老婆就按照之前医生的交代,给医院打了电话,告知其我们的情况。这个电话我觉得挺牛的,因为我们只要打一个电话,那边就会帮我们安排后续的事宜,比如说通知医院妇产区孕妇现在是什么情况,几点会到,要做好准备;还会通知妇产医生和孩子的儿科医生(我没想到还会通知儿科医生,因为孩子还没出来呢)。
到了医院后,我们就用了一分钟就进了产房(果然之前的那次彩排很有用)。这里要着重说下美国医院的产房,这是一个集待产室、产房、休息室于一体的房间,说白了就是待产的孕妇进了房间后就不用换地方了,我老婆换完衣服上床后除了上厕所就没机会再动了,直到出院回家。而且每个房间就专门给一个孕妇使用,都是单间,整个医院的妇产区域大概有几十个这样的房间。每个房间的标配有含淋浴的卫生间、孕妇使用的医用电动床(强烈推荐,非常好用)、心电监测设备、输液泵、注射泵、新生儿护理一体机、放置婴儿的小推车、可移动桌板(孕妇在床上吃饭用)和电视什么的,感觉非常专业和方便,甚至还有给陪产家属使用的简易单人床(护士给我铺的床,我还挺不好意思的)。我目测了一下,整个房间的造价应该不菲,如果是让我在国内也享受这种待遇,估计没个大几万下不来,而且医保也不会报销,有经验的可以说说国内的情况,我是真不知道。
在房间里的时候其实挺无聊的,因为是晚上,所以要在那里睡觉,当然还要负责照顾待产的老婆。美国这里好像是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陪产的丈夫应该时时刻刻守在老婆身边,如果不在周围伺候着那就等着医护人员的白眼吧,会被鄙视的,所以我也就老老实实地待着了。其实这对我来说还挺难忍的,因为我的烟瘾还挺大,陪产的那几天我几乎就是一天只抽一根烟,还得是凭着出去吃口饭的借口才敢出去,走的时候我还得跟护士台那说一声。这样多少显得有些不自在,但仔细想想还是挺人性化的,毕竟这时候的产妇是需要丈夫的陪同和安慰的,如果在需要你在的时候找不到人确实有点不负责任。
接下来就要详细说下无痛生产的事了(顺产才需要无痛,剖腹产就是手术了,肯定打麻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因为我认为这个才是中美生孩子之间最显著的差别。老婆躺床上之后就是等着开指生孩子了。开指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痛苦,原因就是很疼!而且是真的很疼很疼!这种疼我是没感受过,但看着老婆难受的样子我也能体会几分。不了解“开指”是什么意思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下,这里只说明一点,如果要生孩子,需要孕妇开10指。但我老婆开到3指就已经疼的难以忍受了,差不多几分钟疼一次。我们叫了医生,医生检查过后确认开到了3指(医生的意思好像是开3指前不用打麻药),然后就马上叫人给老婆上了无痛设备。麻醉师来了后,首先给老婆的脊椎上插进一个跟蚊子嘴一样细的针管,然后固定住,把麻药打进去,之后麻醉师就走了,整个过程感觉也就10分钟。使用的无痛设备我看着其实并不复杂,一个是专业的一次性麻醉包(挺大个的,里面东西不少),还有一个是房间里的注射泵,有一大针管的麻药,不断的打进孕妇的身体。麻醉师走的时候还给我老婆说,如果觉得疼了,可以自己调节计量,让自己不疼为止(这个让我有些吃惊)。麻醉剂真是一个好东西,我老婆是11点不到进的房间,凌晨4点上的无痛,4点之前疼的无法入睡,之后就跟没事人一样了,直到生完孩子。
写到这里时我其实还是有点后怕,因为我看到老婆开3指的时候就已经疼的不行了,真是无法想象在没有无痛的情况下开10指会是什么样,而且还有生孩子的时候呢,简直不是人能忍受的了的,要不说每个妈妈都是无比伟大的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问题,为什么无痛生产在美国是标配,在国内就无法普及呢?我也查过一些资料,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点是没那么多麻醉师。可能很多人对麻醉这个行当并不了解,其实培养一个合格的麻醉师和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所付出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样的。比如我上面所说的给我老婆上无痛的麻醉师,虽然只弄了10分钟,但技术含量非常高。她给我老婆打麻醉的插管是扎在腰椎上的,这个是不能出一点问题的,但凡有点失误就会导致我老婆瘫痪,那这个罪过就大了;另外如果是插的位置不对,麻醉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麻醉师的培养又比较晚,所以导致了人才不足的现象。另外一点是大众对于产子疼痛的关注度并不大,这个确实是个普遍现象,比如我和朋友说了无痛生产的好处,但他却觉得别人可以这么生,那自己老婆自然也可以。虽然说这样没什么错,但我感觉还是有些异样。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钱了,国内的无痛生产大概只占10%左右,大多还是在私立医院,一般我们认为很好的三甲医院都没有普及,很大程度其实都和钱有关系,查到的数据好像一次无痛的费用是在5000元左右。私立医院能做很明显就是因为可以满足人们的高消费要求,而公立医院因为医保费用的问题所以就很难实现了,我真心希望政府可以在医疗方面加大投入,让中国的产妇都能享受到无痛生产,不让生孩子变的那么痛苦。
这之后就是生孩子了。自从给老婆上完麻醉后,护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过来查老婆的开指情况,因为挂了催产的点滴(羊水破了的原因),所以开指的速度较快,到了早上10点就告诉我们可以开始生了。紧接着各类医生护士就鱼贯而入,我看了下,围着我老婆的大概有5.6个人,这当中有几个护士,接生的人,还有我不知道什么职位的人。准备生的时候老婆也没换地方,就是把电动床换了个姿势,连位置都没动。我以为我要先出去呢,结果告诉我说就在旁边待着,我也是愣了一下,难道不要求我先换个什么无菌服么?生孩子的时候我就站在老婆边上,医生让我鼓励她就好,接生的医生还时不时的让我看一下:“看,这是孩子的头发,马上就出来了,兴奋吗”什么的,护士在另一边做辅导,半个小时后孩子就顺利出来了。说实话,我当时还有点懵逼,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这边医生就夹着脐带让我自己动手剪了。恩,当时比较紧张,忘记拍照了,有点小后悔。孩子出来后,一个医生就马上把她抱到上面说的那个新生儿一体机上去了,量体重什么的,还让我拍照留念,很人性化。那个一体机还有个类似“日光浴”的功能,就是给孩子照“黄疸”,这个东西我之前也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新生儿都会有,需要晒太阳和排泄才能排出体外,白种人可能比较少,但黄种人比较多,需要多注意一下,否则孩子可能会出现危险。
孩子出来后,医生就马上分成了两拨,一拨照顾孩子,一拨去做产妇的护理,看的出来,训练有素。整个房间也是喜气洋洋的,所有人都在跟我和老婆祝贺,我俩自然挺高兴。有个小插曲,医生包裹完孩子后问我是不是要抱一下,我当时脑子其实有点乱,身份还没转变过来,就说“NO”,医生都乐了,缓了一会后我才抱的;我老婆更绝,说要抱,但嘴上说的是“来,阿姨抱抱”,哈哈哈哈哈。之后就是护士帮我们各种拍照什么的,其乐融融。因为当天是父亲节,医院还送了我一个小礼物,让我挺意外的。我之后想了一下,这个礼物没准并不是什么父亲节的礼物,也许所有在这生孩子的人都会有,但心意是表达到了,感觉还不错。

产后阶段
产后阶段其实非常重要,也是我认为中美产子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我虽然没在国内生过孩子,但周围的亲戚朋友有过相关的经历,他们跟我讲生完孩子后,产妇就被推到了休息室,然后就是家人在旁边照顾。其实这个我挺理解的,毕竟是自己家人生孩子,你不照顾谁照顾,而且医护人员有限,不可能都照顾到。但在美国这边不是,生完孩子后医生护士会轮番进来给产妇和孩子进行各种护理,并且教给我们如何去做。其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就是给了老婆一个菜单,让她自己点菜,享受美好的产后第一餐,而且还有我的份。产后吃饭这个问题我要多说两句,我所在的这个医院会负责从产妇进医院到她出院之间的所有饮食,而陪产人员只会负责两餐,一个是孩子出生后的一餐,另一个是出院前的一餐,也叫“庆祝出院餐”,都是和孩子她娘一起吃的。食物可选种类不算少,但味道我觉得一般,可能是因为是产后餐吧,所以不能搞的太有滋味。
除了对于产妇和孩子的照顾之外其实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因为我们没有家里老人在身边,所以大部分的事都是我们自己来弄,这就把我们搞的非常疲惫。特别是关于孩子这方面,她一哭我们就不知所措了,这可能是所有新手爸妈的通病。这里也得吐槽下自己,当时我们生孩子的时候没有找翻译或是懂中文的医护人员,所有的沟通都是自己来的,有点自不量力,所以有些内容交流的并不好。比如说孩子生下来后要吃奶,护士问我们是否要母乳,我们回答是,她就告诉我们如何做,可孩子还是哭了一宿,把我们都快搞死了,直到第二天月嫂到了后才踏实。经过月嫂的指导我们才知道,原来产妇刚生完孩子后是没有多少母乳的,孩子是吸不出来多少东西的,她饿是肯定的,这时候要给孩子加喂水奶。第一夜孩子哭就是因为饿,可我们并不知道是这个原因,以为孩子吸了就等于是吃完了,根本没想到她没吃饱的事情,等于说是把孩子白白饿了一天一夜(好心疼!罪过啊!好在孩子饿一天其实也没什么太大问题,要不我真得自责了)。这事过去后我仔细反思了一下,如果当时我们找了翻译或者是语言过关,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这个事情。也顺道吐槽下美国人的思维,他们相对要死板一些,一听我们是要母乳,就不再提加以水奶喂养的事了。如果我是护士,看孩子哭的厉害,应该是可以想到原因的,然后提出专业的建议,但他们也没这么做。这样确实是没什么错,宝妈的母乳会越来越多,应该也能满足孩子,但这种做事没什么变通的感觉让我觉得有点无奈。所以这里也给各位提个醒,要做好专业哺乳知识的储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医院的“乐善好施”。开头的时候我讲过我带老婆去医院的时候除了给老婆带了点衣服以外就没带任何东西,这个其实朋友早就跟我说过,我们也深信不疑,原因就是医院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所有需要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比如说孩子的衣服,帽子,包被,水奶、尿布,纸巾等等东西,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的,如果不够用了还可以跟护士要。在我们出院的时候,医生还特意跟我们说了下,屋子里除了医疗设备以外我们可以带走任何的东西。这里没有一丝的夸张,是真的可以带走任何的东西,只要是你想要的,无论是产妇产后护理所需的物品还是孩子要用的东西都可以通通带走。甚至是在欢送我们出院的时候还特意送了我们一个装了很多东西的大礼包,里面有一个大号文件夹的育儿知识说明、尿布、水奶什么的。顺便说一下,水奶是个好东西,即开即食,户外携带特别方便,还配有奶嘴,我看京东也有卖的,牌子应该是美赞臣或是雅培的,推荐给有需要的宝妈宝爸们。
我们是周六晚上住进的医院,周二出的院,这几天里房间里还会进出各种人。这当中除了医院的护士医生以外,还有孩子的儿科医生和妇产医生,都是从各自的诊所专程过来进行检查的(也有看望的含义),另外就是类似于“户籍管理”的工作人员。这个人来的次数其实不止一次,头一次是让我们给孩子填个表格,有名字等信息,我没注意看,大概意思就是做孩子的信息收集。第二次来就是给我们送来了孩子的社安号信息和出生证明什么的(几张纸),并告诉我们该如何办理孩子的出生纸。到了这一步,其实就证明了我们孩子现在是美国人了,虽然还没办理相关手续,但也只是时间和步骤上的问题了。
最后一步就是出院了。只是出院稍微有点麻烦,家长如果要带着宝宝走,要先准备个儿童座椅,并由护士帮助把坐骑安装到汽车后座,确认孩子在车内是安全状态后才会放我们走。这一步其实我们也早就听说了,所以做的时候也没什么障碍。有个小插曲就是我开始准备的座椅出了些故障,好在我提前准备了一套新的座椅加婴儿车,所以又返回家取了一趟。耽误了点时间,但好在都一切顺利。
出院后的体验就比较简单了,无非是带孩子回医院或儿科医生那里做检查什么的,由于是已经生完孩子之后的事了,就不在这里累述了。

总结:
1.态度超级好
从开始怀孕检查到生完孩子,每个接触的医护人员永远都是在微笑着对你,没有任何不耐烦,十足的全心全意在为孕妇服务,让我颇感心悦。这种状态的形成也许有价值观的影响,也许是职业操守或是法律规定,但无论怎样都让人感觉很舒服。

2.流程顺利
在国内生活那么多年,和公家打交道就几乎没有不出岔子的时候,但在美国生孩子就没这种状况发生。没有人不搭理你,哪怕你英语不好,也会反复和你确认,直到你回复了解。更不会有流程突然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情况,每到一个环节总会有人负责,而且多数是主动地找你来对接,自己完全没有操心或心累的感觉,还是很舒服。

3.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很高
当带着老婆进入产房后,我就觉得这一屋子的医疗设备要比国内主流医院先进不少,但更让我觉得佩服的就是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很高。这种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设备背后,体现的是美国医疗理念上的先进,如果是把各种先进都累加起来,我感觉就像朋友所说的,要领先国内50年。

4.有尊严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在美国生孩子的感受,那我觉得就是这三个字:有尊严。这种体验不光是源于医疗服务,更多的还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上文我也提到过,产妇去医院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用带,光着身子去都行,哪怕你没身份,哪怕你身无分文,这都没关系,你只要是生孩子的产妇,就必须要得到照顾,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你是个人!因为你是人,所以你就有人权,别人就不能在人格方面对你进行侮辱或漠视(人与人之间能力是不平等的,但人格是平等的,老生常谈了),所以你就理应被相关人权法规所保护。在生孩子的这段时间,我们没有因为肤色、种族或者是语言的问题被歧视或发生什么不愉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另外一点,我感觉这和美国人的理念有关系。因为根据美国法律的规定,孩子在美国是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群,需要类似于“极端”的保护,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今后会变成什么样。他长大后可能是个科学家,可能是个艺术家,也可能是个美国总统,总之没有人能确认他的未来,所以保护好、照顾好每个孩子就是这个国家的宗旨之一。所以在产子过程中,被尊重的不仅仅是母亲,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是被尊重的。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