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萁下的麻雀–巨大利益下老年人的商机!

作者雪枫。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文章,说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个很紧迫的问题,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消费跟消费老年人这两个都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我的父母也曾经遇到作者说的事情,好在比较听劝,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经常给他们科普,教他们防骗知识,对于那一辈老年人,他们的防骗意识很差,缺少对新型骗局提防的意识。作者能够看到这个问题,并写下来,标题起的很好,感谢作者对老年人问题的关心。

在我工作的商务楼里,基本上每天上班时段,都会有不少上了年纪但还可以走动的老年人,在佩戴工作牌的年轻人引领下,乘电梯去某个楼层的某个公司,参加什么健康知识讲座,大约九、十点钟的样子讲座结束,老人们又会成群结队地坐电梯下楼,经常拿着免费领来的小份米、面、油,或是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赠品,兴高采烈地唠着家常,四散回家。
每次看到这些场景,我都会想起家中的一位长辈,老太太也是特别热衷参与此类活动,近十年来带回家的什么深海鱼油,苗药,保健醋,安神枕,或者听都没听说过的这个精那个粉,这个含片那个胶囊,花样百出,不计其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价格均高的离谱,少则几千,动辄上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位长辈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生活异常俭朴,唯独在这种事情上花钱一掷千金,形若土豪。
我和太太曾经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解老人不要再去参加类似的讲座、餐会或是旅游活动,有时甚至陪着她拿着头天买回来的保健品强行去退掉,偶尔老人也表态不会再去,但过不了多久故态复萌,令人嗟呀。
身边的例子不胜枚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时下的不少老年人沉迷此道,反复被骗呢?仔细想来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 情感缺失:现在的老人大都单独居住,儿女们都忙于上班挣钱,孙辈们稍大后忙着上学,周末或节假日回家探望如蜻蜓点水,如去参加活动身边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年轻的工作人员一口一个“大爷大妈”的叫着,恭谨有礼,伺候周到,感觉比儿女都亲,能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二. 时间富足:活动时间安排与老人的作息时间吻合,开始早,结束早,即便有接送孙辈的任务也不太影响退休老人的正常生活。
三. 手头宽裕:现今的退休老人们享受着国家的福利政策,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退休工资收入,孩子们大都经济独立,思想上不屑于做“啃老族”,老人们平时生活上省吃俭用,所以手头相对宽裕。
四. 满足养生需求: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下降,各种慢性疾病纷沓而至,正常吃药打针收效甚微,于是寄望于“包治百病”的各种所谓保健品,希望能改变身体状况,延年益寿。
五. 贪图小便宜:类似活动的组织者总会安排各式各样的“鱼饵”,哄着老人们按时参与便可以免费获赠一些低价值的赠品,抱着“有便宜占”的心里,很多老人如飞蛾扑火,不知不觉地钻进组织者精心设置的“圈套”
六. 面子心里作怪:参与群体活动容易受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和一些组织者安排的“托儿”相互攀比,偏听偏信,末了即便感觉上当受骗也不愿意抗争维权,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七. 营销手段高明:老年保健品市场的经营参与者深谙厚黑商道,对退休老年人存在的各种弱点洞若观火,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营销理论和产业链条,昧着良心不断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产品虽无效果却吃不死人,从而获得惊人的利润。
一个有趣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农村初冬的晒谷场,一个圆圆的簸箕被带有长绳的木棍支起来,簸箕下撒着一些敝谷。一群麻雀飞落在簸箕周围,眼瞅四下无人,于是钻进簸箕里觅食。忽然间木棍被长绳拉倒,远处躲藏的几个孩子欢呼雀跃地奔向被簸箕压着不能动弹的麻雀……
突然觉着很累,真是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宛如救火队员,哪里有火情就要往哪里扑。细细思量,平时无论多忙还是要常回家看看,尽可能多的与老人们沟通,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毕竟适度锻炼,合理膳食以及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才是健康长寿之道…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