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里男主角贾宝玉的前世今生,那么我们不得不提女娲补天剩余石、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那么这三者与贾宝玉有什么关系? 这个关系刘心武先生解读得最为清晰。
在《红楼梦》书中正文之前的楔子里,曹雪芹讲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有块女娲补天剩余石,又说到了在西方灵河岸边赤霞宫里有个神瑛侍者,他们俩都动了凡心,想要下界去人间历幻一番。所不同的是,补天剩余石,虽然“灵性已通”,能开口说话,但不能“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只是梦稿本的夹批写了句“自来自去可大可小”,结果在通行本里就当做正文写了进去(这种事在《红楼梦》通行本里发生多次,比如“趁着这,奈何天……”,这“趁着这”也是批语,被当做了正文)。补天石是通过茫茫大士(癞头僧)大施幻术,将一块高十二丈、周长二十四丈的巨石变成只有扇坠大小,然而携入红尘。 只有当补天石变成通灵宝玉之后,才能“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同时还具有三大功能: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正因为通灵宝玉能“知祸福”,在吴本后28回里,它看到贾府之败,就离开贾宝玉,去到金陵另寻主人,自己飞走找到了甄宝玉。没想到甄家比贾家更惨,甄宝玉也流落为僧,将通灵宝玉送回贾府。这就是十八回元春点戏,其中第三曲《仙缘》,列藏本、庚辰本批语说“《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刘心武推测,是贾宝玉第一次做和尚,甄宝玉将他送了回来——他认为“甄宝玉送玉”,送的是贾宝玉。 吴本写的送玉,就是送回“逃走”的通灵宝玉,显然更合理。因为通灵宝玉能“知祸福”,能“自来自去能大能小”。
如果大家对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的关系感到一头雾水,我也一度认为是补天剩余石通了灵性而成神仙了,变成了神瑛侍者,就像绛珠草修成女体,成了绛珠仙子一样。其实补天剩余石和神瑛侍者没有什么关系,一个是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个是在西方灵河岸边赤霞宫,两者相差多远?不知道。《西游记》里那块蹦出孙悟空的仙石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那这块石头是不是也在东方?很有可能。
神瑛侍者在西方,警幻仙姑也在西方,太虚幻境当然也在西方。前面我们在解读太虚幻境的时候就说了,那里是所有“红楼梦中人”的最后归宿地,凡是入情榜的,都将回到太虚幻境。按照中国人的宗教观,人死了,去西天,太虚幻境当然是在西方。
那么神瑛侍者又怎么和通灵宝玉扯到一起了呢?原来先是补天剩余石央求一僧一道携带他去红尘,一僧将它幻化成雀卵大的通灵宝玉。 结果在甄士隐的梦中,一道就问一僧:“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 意思是你带了通灵宝玉去哪里? 一僧说:正好有一对風流冤家也要投胎转世,趁这个机会,将这个“蠢物”夹带于中。
这对風流冤家,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刚好他们在警幻仙子那里挂了号,正排队要投胎去人间,一僧就让神瑛侍者顺便“夹带”通灵宝玉,将其也带到人间,于是就有了“贾宝玉衔玉而生”。
这样看起来,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而通灵宝玉,在仙界它起初是补天剩余石,在仙界已经幻化成通灵宝玉,借贾宝玉之口来到人间,它还是通灵宝玉。等它历幻结束之后,再次回到青埂峰下,“还原本质”,再次变成那块大圆石,只不过上面多了一篇故事而已,这个故事就是《石头记》。
这样看起来,神瑛侍者是贾宝玉,通灵宝玉和贾宝玉没有直接对等关系。那为什么宝玉和黛玉的姻缘叫“木石前盟”? 黛玉是绛珠草转世,草木草木,说黛玉是木,说得通,何况判词说她是“柳絮才”;那神瑛侍者是“石”吗?其实“瑛”的本意,就是“像美玉一样的石头”,“瑛”似玉似石。贾宝玉的小名是“宝玉”,那他的大名呢?应该跟玉字辈的贾珍、贾珠、贾琏、贾环一样,也是一个单名。会不会就叫“贾瑛”呢?(有人认为叫贾玺) 这个问题恐怕永远没有答案。也许作者压根没想过要给贾宝玉取个单名,觉得宝玉二字虽然庸俗,但却最好,因为“有宝有玉”,宝为宝钗,玉为黛玉,两人都来争宝玉,但各得一半,谁也不能独有。
神瑛侍者只是顺便夹带通灵宝玉一同投胎人间,通灵宝玉虽然通了灵性,也有三大功能,但它本身不能幻化成人,也不能投胎转世,到了人间它依然是个雀卵大小的五彩晶莹的玉。
可在书中,经常有意无意地将通灵宝玉等同于贾宝玉,通灵宝玉被称作“蠢物”,贾宝玉也常被称作“蠢物”,而且宝玉还离不了通灵宝玉,通灵宝玉一旦不见,贾宝玉就出事(前八十回里是这样)。所以读者乃指书中的人,都将贾宝玉当做是通灵宝玉的化身。其实不是。通灵宝玉和贾宝玉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通灵宝玉也不是非得要跟贾宝玉在一起,它会“知祸福”,看到贾府大厦将倾,它也会自行“逃走”。它走后,贾宝玉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异样,事实上贾宝玉动不动就拿这劳什子撒气,还将它砸在地上,贾宝玉也一点事也没有。在吴本里通灵宝玉还是离开了贾宝玉,后在雪地里被还魂回来的王熙凤遇到,告知凤姐魂魄贾府里的变故。最后贾宝玉投身大海被带往了太虚幻境销号,自然又成了神瑛侍者。而通灵宝玉还在人家流浪,最后躲在草丛中被一僧一道发现,带回了青埂峰,还了本相,再次变成大圆石。
再说“宝钗、黛玉争宝玉”,她们俩都稀罕宝玉,所不同的是,薛宝钗更稀罕的宝玉其实是“通灵宝玉”,而林黛玉稀罕的,则是贾宝玉这个人——因为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的化身,林黛玉是转世向他“还泪”的,跟通灵宝玉没啥关系,虽然她也听说了通灵宝玉这稀罕物,但总体来说对通灵宝玉兴趣不大。她只在乎贾宝玉,贾宝玉有点风吹草动,她都胆战心惊。
而薛宝钗最感兴趣的就是贾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终于借机会拿来好好观赏了一番。薛家早就听说了通灵宝玉的事,从一开始就处心积虑地策划“金玉良缘”,所以将所谓的金锁上錾了两句和通灵宝玉对应的字,故借莺儿之口说“恰好是一对”。薛宝钗真正想得到的,是通灵宝玉,而未必是贾宝玉这个人。所以在吴本里,贾宝玉悬崖撒手离家出走,薛宝钗虽然伤心,但更多地是气愤,要换作黛玉早就哭死了。吴本里还说薛宝钗后来主动勾搭改嫁了贾雨村,早把贾宝玉忘到脑后了。有人认为吴本这么写实在太可恶,我倒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薛宝钗在乎的是“金玉良缘”,此“玉”乃是“通灵宝玉”,也就是隐喻的“传国玉玺”。至于贾宝玉这个人,“潦倒不通世务、顽劣怕读文章”的纨绔公子,薛宝钗压根不是真心喜欢他,她更喜欢醉心仕途经济、一心一意向上爬的贾雨村。只是因为贾宝玉身上有通灵宝玉,薛家才想法设法成就“金玉良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