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平 Shuping Yang被马大校长陆道逵 Wallace Loh利用?

艾薇资讯的话:美国马里兰大学2017届的毕业生杨舒平最近一夜成名,因为在毕业典礼上一篇质量实在是很拙劣的毕业演讲。网上讨伐杨舒平Shuping Yang”辱华“言论的声浪此起彼落。杨舒平Shuping Yang本人也已在微博上向国人致歉。并且杨舒平Shuping Yang也已经关闭Facebook和推特账号。

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演讲是很高的殊荣。演讲词应该是由很多人反复斟酌,多次修改过的,它既代表马里兰毕业生的整体水平,更体现她本人的思想高度。这样一篇 “干净空气”/“言论自由”的牵强附会的陈词拿到毕业典礼上宣讲,实在不敢恭维。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的华裔校长,竟然被这篇演讲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家还是看看这背后的故事吧。

美国的空气是甜的,在中国“自由”这类词汇毫无意义,美国才有言论自由。

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5月21日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如此说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中国留学生能代表所有本科毕业生上台演讲,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杨舒平的言论却让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感到既难堪又愤怒。

难堪的是她谄媚讨好逢迎拍马,丧失了中国人应有的自尊。

愤怒的是她以偏概全罔顾事实,加大了美国对中国的偏见。

甚至有些网友认为,杨舒平的言行已经涉嫌辱华。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表示,小姑娘不过是说出了事实,值得鼓励,不必上纲上线。

实际上,看完演讲的全部视频,“辱华”的说法言过其实,内容空洞乏味言之无物倒是确凿无疑。

在美国生活和工作过的中国人应该都有共识,演讲全篇内容在十几年前也许还能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但如今即便是在“美国月亮更圆”的语境中也只能算陈词滥调肤浅浮夸,可以说是黑都没有黑出新意。

猜想一下,杨舒平做出这样的演讲无外乎两种可能:

第一, 小姑娘从心底里相信自己的演讲内容,觉得美国处处美如画,中国处处不如人家。

第二, 小姑娘内心也并不认同自己的演讲内容,但是出于某种目的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不想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这个才20出头的小姑娘,所以假定她只是以为自己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但实际上被更高明的手段所洗脑的那一类人。

美国教育一向推崇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最起码,要以事实为依据,辩证地看待事物。

中国的空气和政治氛围确实都存在改善的空间,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放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来看是怎样的?与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过去的发展历程比较起来又是如何?

美国也的确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但它就完美无瑕了吗?“美国水污染严重,3000万人每天喝致癌水而不自知”的新闻不是假的吧?演讲稿中提到的1992年洛杉矶暴动,被警察放弃的韩国城又是怎么回事?

可以看出,杨舒平在准备演讲稿时,是打算用中国严重污染的空气来引出美国的蓝天白云,而新鲜空气(fresh air)一语双关,她更想表达的不是国内的雾霾,而是国内不自由的政治空气。

谈到美国的言论自由,人们经常举的例子是美国人可以随便骂总统,恶搞川普也不用担心被查水表。的确,骂川普在美国大学这样偏左的氛围中堪称潮流,可但凡有人想支持一下川普,分析一下川普当选的合理性,那必然招致一片反对挖苦之声,甚至还有安全之忧。

哪怕我非常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要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杨舒平演讲中的最大问题不是在美国人面前贬低了中国,而是缺乏思考和实证的贬低。

有人把2016年哈佛大学毕业演讲的何江与杨舒平进行比较,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因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而迥然不同。

何江出生于湖南农村,家境贫寒,一路通过自己努力,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之后又凭借优异的学术表现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正像他自己所说,高考抑制了创造性,但对于他一个偏远农村的孩子,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高考,他怎样才能胜出。可以说,没有相对公平的高考,农村孩子何江会走向另一种人生,他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受益者。

杨舒平是在云南省会城市昆明长大的90后,能来美国读本科,专业是戏剧和心理学,同时辅修德语,随后将到西北大学修读剧本写作方向的艺术硕士,稍微了解美国留学的人都清楚,她绝对是出身于相当富裕的家庭。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跟何江必定截然不同。

再加上发表演讲时,何江已经28岁,而杨舒平不过22岁左右,两个人的演讲内容和基调相去甚远也是情有可原。

在这一点上,我们无需对杨舒平过于苛责。

可是,尽管我们能够体谅一个年轻人的无知与稚嫩,但却无法理解选择杨舒平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马里兰大学。

一个能代表所有毕业生发表演讲的学生,必定是这一届中的翘楚,无论从学业,还是从对社会的影响,而且演讲稿也必须是事先提交给学校审阅的。也就是说,马里兰大学对毕业演讲的人选和内容负有绝对责任。那么,能允许这样一篇内容乏善可陈的演讲稿来代表大学毕业生水平,令人匪夷所思。

更神奇的是,在杨舒平发言时,主持毕业典礼的华裔校长陆道逵(Wallace Loh)感动到流泪,并说:“我也是自己选择来到美国的移民,你的演讲也表达了我对这个国家最深刻的感受。”

怀着阴谋论的小人之心,我研究了一下这个华裔校长。

马里兰校长陆道逵背景资料,杨舒平为什么在微博道歉不在Facebook?

杨舒平Yang Shuping和校长陆道逵是什么关系?陆道逵是中国川普吗?

1945年,陆道逵出生于中国上海,家境显赫,曾经拥有上海城中心五个街区的房产。而陆道逵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未来将继承这一切。“我本来应该成为上海的川普,坐拥众多仆从和庞大的遗产”,这是陆道逵被写进马里兰大学学生报纸的原话。陆家寻求了秘鲁的政治庇护,在那里从零开始。陆道逵的父母开了一家小的杂货铺,勉强维持生计。但陆家父母跟所有中国家长一样,依然愿意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以此改变命运。

16岁时,陆道逵怀揣着家中积攒的300美金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始在爱荷华州的一所大学求学。在美国,陆道逵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也受益于之后的平权法案。1971年,陆道逵被哈佛法学院和耶鲁法学院双双录取,本来他打算选择哈佛,可是当时耶鲁派出一名学生说服他最终选择了耶鲁。那名学生就是希拉里克林顿,陆道逵也因此认识了当时还是希拉里男朋友的比尔克林顿。

90年代,比尔克林顿成为美国总统,陆道逵还曾经特意在一次白宫活动中排长队,就为了与克林顿握握手。在珍贵的几秒钟里,陆道逵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当年希拉里曾经帮助我进入了耶鲁法学院。”克林顿回答,“我当然记得你啊!”陆道逵并不在意这位曾经的同学是否真地记得自己,关键的是他让自己感到当时自己很重要,而他认为这就是之所以比尔克林顿会是一名伟大政治家的原因,也正是自己需要向总统先生学习的地方。

也许,这位马里兰大学的华裔校长与杨舒平进行毕业演讲之间并无联系。但在看了报道中的这些内容之后,至少杨舒平的演讲内容出现在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显得合情合理多了。

培养出一个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学生,又特意选择她代表毕业生发言,讲了一个陈词滥调肤浅浮夸的故事,台下还有掌声和眼泪,这样的故事真让人失望。

大学当然可以搞政治,立场当然可以不同,但手段和内容的呈现实在有些拙劣。

想起那句话: Writing makes thinking visible。写文章的时候,演讲的时候,不可以这样不过脑子。

下面是杨舒平演讲内容的中文翻译。

老师们,同学们,家长们和朋友们,下午好!

代表马里兰大学2017届毕业生站在这里,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感恩。

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你要到马里兰大学来?

我总是回答:新鲜空气。

五年前,当我从中国乘坐飞机来到美国,走出达拉斯机场航站楼时,我准备套上五副面具中的一副。可是,一呼吸到美国的空气,我立刻把面具收起来了。
空气是如此的甜美、清新和奢侈。

我很惊讶,要知道在我长大的那个中国城市,每次出门都要戴面具,不然的话很可能生病。

然而,此刻站在机场外大口呼吸着空气,我感到了自由。

眼镜上不再有雾,呼吸不再困难,也不再觉得压抑。

每一次呼吸都很愉悦。时至今日我站在这里,依然能清楚地回忆起那种自由的感觉。

在马里兰大学,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新鲜的空气,自由言论的新鲜空气,对此我终生感激涕零。

在我来美国之前,从历史课中学到了《独立宣言》,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词汇。
我只是为了拿一个好分数在死记硬背。

这些词听起来是那么的陌生、抽象和遥远,直到我来到了马里兰大学。

我知道了,在美国,自由表达的权利是神圣的。

在马里兰大学的每一天里,我都被鼓励在有争议的话题上表达观点。

我可以对老师的某个观点表示质疑,也可以在网上对教授们品头论足。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大学排演的一部话剧对我的文化冲击最大,那部剧叫做《黄昏:洛杉矶》,是由Anna Deavere Smith撰写,有关1992年洛杉矶暴动。
洛杉矶的四名(白人)警察逮捕和殴打(黑人)罗德尼金,最终却被法院无罪释放,由此成为暴动的起因。

前后六天,市民纷纷涌上街头,城市处于一片混乱。

在戏剧《黄昏》中,学生演员公开地讨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政治。

我震惊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话题居然可以公开讨论。

这部戏剧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政治化故事叙述,目的是让观众进行批判性地思考。

我的内心总是燃烧着一种讲述此类故事的欲望,但是过去我以为只有权威才是叙述主体,只有权威才能定义事实。

然而,沉浸在马里兰大学多元化的社区中让我接触到事实的多种不同角度。

我很快就意识到,我拥有了自由讲话的机会。

我的声音有意义。

你的声音有意义。

我们的声音都有意义。

公民参与不只是政治家的任务。当我的同学们在华盛顿游行,为总统选举投票,以及为支持各项原因筹集资金时,我亲眼目睹了公民参与。
我看到每个人都有参与和倡导变革的权利。

我过去以为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做出改变,但是在这里,让我们马大人团结起来。

让我们一起去推动社会,使之变得更加公平、公开及和平。

2017届的同学们,我们从一所推崇博雅教育的大学毕业,这里培养了我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里也教会了我们感知博爱。

各学科的知识已经将我们武装好,我们因此准备好去面对社会中的一切挑战。

有些人可能会去读研究生,有些人将踏入职场,有些人则将开启探索的旅程。

但是无论我们做什么,请记住,不要将民主和言论自由认为理所当然。

民主和自由如同新鲜的空气一样,需要我们为之奋斗。

自由是氧气,自由是激情,自由是爱。

正如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所说:自由是一种选择,我们的未来就在于今天和明天我们所做的选择。我们都是自己人生戏剧接下来篇章的作者。让我们一起书写人类的历史吧。

我的朋友们,享受这新鲜的空气,并且不要让它轻易溜走。

谢谢大家。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