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8届台北电影节将于6月30日至7月16日在中山堂、新光影城、光点华山电影馆举办。2016年第18届台北电影奖共分为动画片、剧情长片、短片、纪录片四大类别,各有10个入选名额,总计40部作品,与金马奖不同的是四个类别的所有影片仅限导演具有台湾身分证或居留证才可报名,并都有资格角逐演员类与技术类等各奖项,亦具备角逐百万首奖的资格,入围影片影展期间都将会放映,颁奖典礼也订于7月16日举行。
2016年第18届台北电影节颁奖典礼直播视频:http://cn.taipeiff.org.tw/
台北电影奖的前身是1988年由《中时晚报》创立的「中时晚报电影奖」,1994年起更名为「台北电影奖」并区分商业映演类及非商业映演类;1998年台北市政府催生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自此成为台北电影节的主力奖项。在1999到2007年那段台湾电影的黯淡时光,台北电影奖在征件与评选规则上几经改版修订,将剧情长片、纪录片、短片、动画与实验片同时纳入评比,表彰独立创作精神而非独尊剧情长片,因为数度由短片、纪录片赢得百万首奖,台北电影奖俨然成为本土电影的专属竞技场。2008年《海角七号》荣膺当届台北电影节开幕片,最后赢得百万首奖,21世纪台湾电影复兴正式揭幕。
台北电影奖每年从数百部报名影片中,选出十部剧情长片、十部短片、十部纪录片和十部动画,除了2008和2009两年一度更改游戏规则,限定百万首奖及多项个人奖项、技术奖项只颁给剧情长片之外,台北电影奖最有趣之处,莫过于百万首奖及诸多个人奖项「并非专属于剧情长片」。换句话说,入围台北电影奖的短片里头的演员有可能赢得演技奖,纪录片可能赢得剪接或摄影,动画片可能赢得配乐奖,所有影片不分篇幅长短资金大小都可能赢得百万首奖。
随着台湾电影因《海角七号》再创高峰,台北电影奖不分类别竞赛给奖的作法也数度掀起讨论,反对者认为不同篇幅类别的影像创作缺乏共通的美学标准,一并评比反而不见公平,赞成者则认为2008-9年以扶植电影产业之名聚焦剧情长片的结果,除了将短片、纪录片、动画和实验片边缘化,更可能扼杀本土影像多元创作的其他可能,合并评比或许难以求得共识,但百万首奖得主屡屡由纪录片出线,一方面说明多数台湾剧情长片在作者美学、叙事风格和类型成熟度上仍旧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多少透露出「如何透过影像进行社会实践对于现阶段台湾电影非常重要」此一共识。
对我来说,台北电影奖有别于金马奖,最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更完整也更全面地呈现当年度本土影像创作的张力和密度。关于金马奖,台湾只能仰赖侯孝贤、蔡明亮和锺孟宏、张作骥等人维持门面;关于台北电影奖,台湾创作既能内化出如《在山上下不来》、《沈没之岛》、《筑巢人》这样的纪录奇作,也能外延出更多的可能性如台湾的姜秀琼与香港的关本良合导的《乘着光影旅行》。也因此,我认为在每年金马奖颁完之后大鸣大放说台湾缺乏一个国家级的电影奖,或者基于民族情感怒骂评审偏爱中国电影,其实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台湾确实有个国家级的电影奖,叫做台北电影节,已经办了十七届,即将登大人。它的名字或许不够政治正确,以城市取代了国家(正好如实反映出台湾在国际上的尴尬处境),但它是扎扎实实的国家级电影奖,即便观众影迷没太多人在乎,即便许多电影工作者不太明了它的地位与价值,即便许多关心影视政策的官员民意代表从没听过它,即便连影展单位本身都对于它们自己的定位感到尴尬,从没好好拟定策略将台北电影奖的指标性和影响力逐年扩大,但台北电影奖是扎扎实实的国家级电影奖无误。
今年的台北电影奖因入围名单泄密事件意外得到更多的媒体版面,除却内部管理问题,影展方更该意识到的是,本届台北电影奖入选的十部剧情长片中,仅仅《楼下的房客》是未公映新片(其余八部皆是上映过的「旧片」,还有一部公视「人生剧展」播过的电视电影《衣柜里的猫》)此一残酷事实。你可以说纪录片、短片、动画的入围名单还是非常精彩,你也可以说评选入围影片重质量而非新旧时效这些场面话,因为都对,但这份入围名单暴露出台北电影节此刻所面临的巨大危机,那绝对是让你无法反驳的——为什么下半年的重要台片,例如藤井树的《六弄咖啡馆》、赵德胤的《再见瓦城》、郭承衢的《德布西森林》、傅天余的《蛋男》、锺孟宏的《一路顺风》、九把刀的《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蔡银娟的《心灵时钟》、朱贤哲的《颜色失真(白蚁)》,都不愿意支持台北电影奖,率先在台北电影节曝光?一个下半年院线台片几乎全面缺席的台北电影奖,还配得上「国家级电影奖」这几个字吗?
今年入围台北电影奖的十部剧情长片,从年份来看,《楼下的房客》尚未公映,《衣柜里的猫》是电视电影,《左耳》(虽是中国片,但导演苏有朋是台湾人,符合台北电影奖在创作者身份上的规定)、《尸忆》、《我的少女时代》、《菜鸟》、《红衣小女孩》五部是去年院线片,《只要我长大》、《失控谎言》和《傻瓜向钱冲》三部是今年院线片。从类型来看,有四部惊悚恐怖片(《楼下的房客》、《尸忆》、《红衣小女孩》及《失控谎言》),一部警匪片(《菜鸟》),三部成长电影(《左耳》、《我的少女时代》、《只要我长大》),一部喜剧(《傻瓜向前冲》),至于刻划一只流浪猫如何改变家庭关系的《衣柜里的猫》或可归类为家庭片∕心灵疗愈片。在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刻意礼让而不愿报名(时间往前推,《赛德克.巴莱》和《等一个人咖啡》也未报名台北电影奖),前两段所述下半年重要台片几乎悉数缺席的情况下,这份名单我相信已经是劳苦功高的遴选委员极尽所能的成果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