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年

  • 论孩子的学习与教育:童年应该偷着乐

    昨晚十点多,一个亲戚发微信过来讨论两个初中英语题的答案,顺便聊了几句,她说在陪孩子写作业,我问可以玩手机不,她说,还在复习初中的东西以便于辅导。我,真的心里好几层疑问。初中的学生,家长在旁边坐着,这能写得进去?

     

    没养过孩子,但我们自己都当过孩子,清楚写作业,和学习都是咋回事。能专注半小时都谢天谢地了。我曾一度到了高中,爹妈出去了,我偷着看电视,当时学了什么,忘得一干二净,哇塞,那种偷着看的刺激,至今萦绕在心怀,甚至我还记得看了哪几部片子。学生时代,如果全是学习,没有刺激,这书怕是白读了。

     

    我不是鼓励说,不要做好学生, 但你家长也别反人性。学校体制本来就是个大型控制系统,与社会上的很多单位都是同一类的管制体系,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就这么说吧,我们拍拍胸膛,问,在各个级别的学校里,你遇到过几个好老师,几个鼓励独立思考的课堂。我到这个岁数回忆起来的,不超过五个好老师,从初中到大学。学校的起始目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为了稳定和驯化。

     

     

    家庭本来也是个小的单位,父母天然地因为生育和培养,拥有了权利,孩子天然地处在权利的底端。这本来就容易造成子女的畏惧、觉得自己有所亏欠、对权利跪拜。稍微有点同理心的能够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父母,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消除、减轻这种权利的压迫,而不是加重。孩子在学校里已经是处于全天候被监控的状态了,回家还如此,那我不免同情他们,童年都没有。

     

    童年的可贵很大程度上在于远离监控和没有意识到监控。以前有一句话,还孩子一个童年。现在这句话真正需要,给他们一点偷着乐的时空吧。人生苦短的,别搞得长成中年人后,回望过去,哇塞,一片黑暗。

  • 童年与自然,长大了也要多去体会自然、气候的变化

    小时候大概家里都养过花吧,我们家养过各种,存活下来的不多,有一盆栀子花活了很久,之所以记得这盆花,是因为小学生的我本人曾在晴朗的日子里蹲在地上长时间注视着白色栀子花旁的绿叶。不是因为绿叶好看,而是因为想找到上面的青色虫子。然后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天真愉快。

              童年的我们大概还注视过燕子窝、马蜂窝,蜻蜓透明的翅膀,蚂蚁们搬家,夏夜里认真地听过虫鸣、观察过闪电打在窗外的亮光,吃西瓜时注意看过那半个瓜里还有多少瓜籽。秋天我们踩过成堆的落叶嘎嘎作响,极仔细地辨别过盆里各种菊花的颜色:各色黄的、紫色的、白的。冬天盯过路边树木的叶子,发现只有松树最壮观。春天可能观察过迎春花的黄色到底什么时候来。

     

     

             童年的快乐跟年纪有关,也跟我们好奇于身边的自然有关。我最近几次认真地观察大自然,是一次夏天晚上看月亮,一次骑自行车在路上看树上巨大的鸟窝。

     

    我严重怀疑我近来的浮躁跟这大半年没有观察身边万物有关,长期宅居,没有去体会自然、气候的变化。指望几次旅游来做大改变是不现实的。多留意大自然吧,人不本来也就是自然之子,在钢筋水泥里只会暴躁。

  • 偶尔想回到过去,得靠迪士尼、世界杯和最近要上映的《灌篮高手》

    对迪士尼的喜爱源自于两盘迪士尼动画和《狮子王》的原声带, 迪士尼的配乐绝对上乘,幽默风趣,可爱极了。多年后,香港迪士尼刚开园,我爸去旅游,我让他赶紧地带几个米老鼠回来,但因为这些纪念品过于好看我舍不得用,几支米奇形状的圆珠笔全放干了。多年后,在和两个小伙伴去了一趟香港迪士尼,半天时间,我甚至觉得仅在“小小世界”里坐着个船还是车的,在里面看各国的娃娃就很好玩。遗憾的是,没看烟花表演。

    现在,要我在迪士尼里呆三天,我愿意得很。迪士尼当然是造梦,造童年的梦。一进去就成了小孩子,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如果说是逃避成年人的烦恼,为什么不呢?成年人的世界多烦扰,又是上班,又是琐事,又是无处安放的真心。而迪士尼里似乎只有可爱的音乐,纯真的卡通人物,永远充满希望的瞬间。迪士尼事实上也就是彼得潘的梦幻岛。没人想长大。

    玲娜贝儿从去年起为什么这么讨喜,当然是她长得就万分可爱,甜美可人。玲娜贝儿在我们身边就有一种巨大的抚慰人心的温暖感。拥有一个玲娜贝儿的挂件放在包包上,可以让我们恨上班的时候,突然心平气和。更好的是,如果有一个玲娜贝儿的毛绒玩偶在我们手边,捏捏她抱抱她,是能一瞬间回到童年的。养一种小狗、一只小猫,我们获得爱给予爱,成了爹妈和朋友。但玲娜贝儿在手边,我们自己永不长大。

     

    被迫长大不是我们想要的,长成大人除了责任,一点点的脱离父母压迫的自由,没什么好的。偶尔回去,得靠迪士尼,得靠今天的世界杯,得靠最近可能要上映的《灌篮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