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留学

  • 出国留学要用外币?留学生购汇指南:额度限制、代购汇

    出国留学必然离不开购汇话题,但不少留学生还是存在疑问:学费超过规定的5万美元额度怎么办?父母可以代为办理购汇吗?可以使用父母的额度嘛?等等。

     

    因此,奇点世界梳理了留学生购汇三个典型问题与大家分享。

     

     

    一、留学购汇有额度限制吗?

     

    留学购汇并无额度限制一说。只要能提供留学所需资金的相关材料,留学生就可进行不占便利化额度购汇。

    日常说的等值5万美元的额度是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个人年度便利化额度,在便利化额度内购汇,可以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在银行端电子渠道直接办理。

     

     

    若是超过个人年度便利化额度或者办理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的购汇,需要提供与交易金额相符的真实性材料;当然,购汇的原因需符合国家外管局规定,比如境外留学学费缴纳等。

     

    不占用个人年度便利化额度的留学购汇需提供资料:学校录取通知书、学费或生活费缴费通知书等留学购汇资金用途证明材料。

    US dollars rolled up and tightened with band lies on credit card. American money and online modern virtual banking concept

     

     

     

    二、父母可以代/替留学生本人购汇吗?

     

    1、父母可以代孩子办理留学购汇吗?

    可以的。

     

    (1)年度便利化额度购汇:父母可以凭本人及孩子的有效身份证件、近亲属关系材料(如:户口簿),代孩子办理年度便利化额度内的购汇。

     

    (2)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父母凭本人及孩子的有效身份证件、近亲属关系材料和有交易额的相关材料,代孩子办理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的购汇。

    2、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账户为孩子办理留学购汇吗?

     

    可以的。

     

    (1)年度便利化额度购汇: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为子女办理年度便利化额度内的购汇,占用父母的年度便利化购汇额度。

     

    (2)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父母也可以凭孩子的留学费用相关材料,通过自己的账户为孩子办理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的购汇。

     

     

    延伸阅读:

     

    • 年度便利化额度内代办:留学生可委托近亲属代为办理年度便利化额度内的购汇,办理时需提供近亲属及留学生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近亲属关系说明材料(包括户口本、结婚证、出生证等)。

     

    • 近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 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代办:留学生可委托他人(含近亲属)办理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购汇,办理时需提供代办人和留学生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委托书和有交易额的相关材料。

     

     

    三、如何准备留学用的外币?

     

    (1)做好提前安排-择机购汇

     

    建议结合实际需求购汇,在汇率合适时提前、适量购买所需的外币。

     

    汇率的波动无规律可寻,对于留学家庭来说也不可能随时盯着汇率市场的变化波动。

     

    中国银行推出了“汇率播报”“到价提醒”两项金融功能,辅助大家每日了解关系币种的汇率变化,在汇率达到设定目标值时进行通知提醒,对购汇汇率的选择和判断有着极大的帮助。

     

    (2)用对正确汇率-选对钞汇

     

    在准备购买外币的时候,并不能只看“价低”就购买,要结合外币使用目的(取现钞或跨境汇款)去选择银行的“现钞卖出价”还是“现汇卖出价”。

     

    简而言之,若是提取外币现钞,选择银行的”现钞卖出价”;若是办理跨境汇款,选择银行的”现汇卖出价”。

  • 美国犹他大学董芝帆Zhifan Dong被王浩宇杀害事件相关背景资料照片

    2022年7月19日美国犹他大学公布的大量文件显示,一系列工作失误导致一名中国女留学生最终死于她的前男友之手。

     

    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最新公布的档案资料显示,19岁中国留学生董芝帆(Zhifan Dong,音译)向学校通报遭到男友威胁,相隔几个星期之后便丧生。国家广播公司(NBC)报道,董芝帆(Zhifan Dong)案件是犹他大学在四年当中出现的第二个案例,学生向校方主管通报遭男友威胁,后来便遭遇不测。

     

    NBC报道,盐湖城警方在2月11日发现19岁的董之帆(Zhifan Dong)死在校外的一间汽车旅馆,当时董之帆的前男友王浩宇(Haoyu Wang)也在房间内。目前,王浩宇(Haoyu Wang)已被指控犯有谋杀罪。

     

    NBC报道指出,从2022年7月19日公布的档案文件可以看出,董芝帆(Zhifan Dong)遇害之前,犹他大学出现一连串疏失,最终酿成悲剧。

     

     

    2022年2月11日,犹他州盐湖城警察局接到犹他大学校警通报指出,一名男子威胁杀害女友,员警前往查看时发现董芝帆(Zhifan Dong)陈尸旅馆,房间里还有她的26岁前男友王浩宇(Haoyu Wang,音译)。

     

    王浩宇(Haoyu Wang)向警方供称和董芝帆(Zhifan Dong)协议自杀,打算先将董芝帆(Zhifan Dong)杀死之后自我了断。检方以谋杀罪起诉王浩宇(Haoyu Wang),开庭日期为8月8日。

     

     

    根据犹他大学公布档案,董芝帆(Zhifan Dong)遇害数周之前,校方已经知道她遭到亲密伴侣暴力对待,人身安全出现危险。董芝帆(Zhifan Dong) 2022年1月14日向宿舍主管通报指出,王浩宇(Haoyu Wang)有自杀倾向,两天前曾与她爆发肢体冲突而遭警察逮捕。

     

     

    文件记录显示,董芝帆(Zhifan Dong)向警方申请临时保护令(temporary protective order)获准,但学校在事件记录表上注明「并无法规要求警局必须通报学校有关于涉案学生的逮捕或保护令」。

     

    董芝帆(Zhifan Dong)的室友麦克葛兰德(Bailey McGartland)接受校园报纸「每日犹他纪事报」(Daily Utah Chronicle)访问时说,陪伴董芝帆(Zhifan Dong)向学校通报家暴案件及验伤。

     

     

    对于董芝帆(Zhifan Dong)之死,麦克葛兰德说:「我非常愤怒,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档案资料显示,犹他大学校长蓝道(Taylor Randall)曾说,这起事件凸显学校「内部沟通不良、缺乏专业」,宿舍主管面对类似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必须重新厘清,改善问题。

     

     

    国家广播公司报道,董芝帆(Zhifan Dong)父母发表声明表示,学校没有善尽保护他们女儿的责任,不愿女儿死得不明不白。委任律师史华特(Brian C. Stewart)证实,董芝帆(Zhifan Dong)父母准备对犹他大学提告。

     

     

    曾多次被施暴 向学校求助未果

     

    根据犹他大学公布的时间表,在董芝帆(Zhifan Dong)去世前几周,该大学就获知她处于其男友危险的暴力恐惧中。时间轴显示:

     

    2022年‍1月12日

     

    盐湖城警局在市中心一家汽车旅馆中发生暴力袭击事件后逮捕了王浩宇(Haoyu Wang)。王浩宇(Haoyu Wang)告诉警察,在一次争吵中,他打了董芝帆(Zhifan Dong)的头部。王浩宇(Haoyu Wang)在数小时后被释放。董芝帆(Zhifan Dong)获得了一个临时保护令。

     

    根据法庭文件,1月13日,董芝帆(Zhifan Dong)再次因为王浩宇(Haoyu Wang)的行为打电话给警局。

     

     

    2022年1月14日

     

    董芝帆(Zhifan Dong)向学校住宿部(HRE)的工作人员报告了王浩宇(Haoyu Wang)的自杀念头,并请求他们对王浩宇(Haoyu Wang)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住宿部工作人员要求对王浩宇(Haoyu Wang)进行精神健康优先响应(Mental Health First Responder, MH1,一项关于住宿人员精神健康的课外项目)检查,但无法联系到王浩宇(Haoyu Wang)。

     

    2022年1月18日和19日

     

    董芝帆(Zhifan Dong)和王浩宇(Haoyu Wang)同时失联,房管部门的邮件和电话两人都没有回复。

     

    2022年1月24日

     

    住宿部人员前往董芝帆(Zhifan Dong)和王浩宇(Haoyu Wang)所在的学生宿舍。董芝帆(Zhifan Dong)不在房间里,而王浩宇(Haoyu Wang)在房间里。工作人员希望帮助王浩宇(Haoyu Wang),但王浩宇(Haoyu Wang)说,他在当天晚些时候有一个咨询预约,不需要进一步帮助。

     

    2022年1月24日和1月31日

     

    宿管人员无法联系上董芝帆(Zhifan Dong),董芝帆(Zhifan Dong)失联!

     

    从2022年1月31日到2月4日

     

    董芝帆(Zhifan Dong)都没有去上课,她的一名老师联系了犹他国际(Utah Global)–一个旨在为国际学生提供支持的项目,表达了她的担忧。

     

    2022年2月6日

     

    董芝帆(Zhifan Dong)的室友也表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到董芝帆(Zhifan Dong),并表示担心。而就在当天,董芝帆(Zhifan Dong)回复了宿管人员的短信声称她没事,不需要任何帮助。

     

    2022年2月7日

     

    宿舍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确定,自1月28日以来,董芝帆(Zhifan Dong)就没有使用过她的大学门禁卡,也就是说她从那天以来,就再也没回过宿舍。

     

     

    2022年2月8日

     

    董芝帆(Zhifan Dong)的室友表示,自己已经一个星期没见过董芝帆(Zhifan Dong)了,学校宿舍管理人员提交失踪人口报告。警方在介入后,学校才第一次了解到了1月12日发生的事件和保护令。

     

    之后,警方试图通过视频通话与董芝帆(Zhifan Dong)取得联系,虽然她确实接了,但却拒绝透露自己在哪里,也拒绝与警方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于是,警察在对董芝帆(Zhifan Dong)的手机定位后,最终确定了市中心方圆一英里内的7家酒店,并挨个进行了搜查。很遗憾的是,警方没有找到到,只是确定,她的确时在其中一家酒店内。

     

     

    2022年2月11日凌晨3点51分

     

    王浩宇(Haoyu Wang)给住宿部一名管理人员发一封电子邮件,说他和董芝帆(Zhifan Dong)依然相爱,并决定去死,一起自杀。透露他曾给受害者注射海洛因,以“减轻她的痛苦”。

     

    警方就在这七家酒店中的一家发现了董芝帆(Zhifan Dong)的尸体,但是那家酒店的工作人员在看到董芝帆(Zhifan Dong)和王浩宇(Haoyu Wang)的名字和照片后,表示没有见过这两人。

     

     

    董之帆的室友贝利·麦加特兰德(Bailey McGartland)也表示,她曾帮助董之帆提交关于家暴的报告。她表示:“我非常生气,这一切本是可以避免的。”随后,犹他大学校长兰达尔就此事发表声明。

     

    2022年7月19日,校方在发布的文件说,校方承认在应对这一复杂情况时仍有不足之处,包括沟通不充分、不专业,在住宿部工作人员培训方面存在疏漏。

     

    法庭文件显示,王浩宇(Haoyu Wang)被指控犯有谋杀罪,将于 8 月 8 日面临听证会。

     

    董芝帆父母控诉校方失职

     

    据悉,董芝帆(Zhifan Dong)的父母是来自中国河南省的沈俊芳(Junfang Shen)和董明生(Mingsheng Dong)。他们对犹他大学感到失望。

    “我们把女儿的安全托付给犹他大学,而他们背弃了这种信任。”他们在律师提供给新闻的一份声明中说,“他们知道志凡处于严峻的危险之中,但在她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却没有保护她。我们不希望她白白地死去。”

     

     

    他们的律师,Parker & McConkie事务所的Brian C. Stewart,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董芝帆(Zhifan Dong)的家人已经聘请了该律师事务所,并计划起诉大学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董芝帆(Zhifan Dong)。

     

    董芝帆(Zhifan Dong)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出生于2002年3月,母亲说,她从小就很聪明懂事、富有爱心,爱好文学。甚至自己独立完成小说,经常与家人探讨散文、诗词歌赋、畅聊生活的美好……

     

     

     

    董芝帆(Zhifan Dong)还酷爱绘画,家里至今还存放着不少董芝帆(Zhifan Dong)的绘画手稿,可以说,董芝帆(Zhifan Dong)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子。

     

     

    她的父母说,董芝帆(Zhifan Dong)被害时离20岁生日还有一个月。他们从没想过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机场,在她去美国的路上。

  • 澳洲如何生活打车点外卖?澳大利亚华人留学生20个常用网站APP推荐!

     

    今日(20220626)澳元汇率:1澳元=4.65人民币

    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20个澳洲留学生活实用APP,
    其中包括吃食篇,交通篇以及实用篇。
    良心推荐,童叟无欺,绝对无广!
    (如果软件公司看到的话麻烦把广告费结一下,哈哈哈)
    吃食APP

     

    EASI:
    外卖APP, 类似国内的美团,华人餐馆比较多;基于澳洲地广人稀的特性,较远的无法配送。(澳洲每个住宅区附近都有购物中心,能配送的基本都是附近购物中心里的美食)
    UBER EATS:
    外卖APP,大多数是西餐、快餐,华人餐馆较少;因为是驾车配送的,所以配送范围比EASI大,但相对应配送费会贵一点。
    GOMART / 墨尔本超市: 华人超市APP,类似京东超市;能买到生鲜蔬果,零食等,当日配送。APP在节假日会有折扣商品,价格比线下华人超市便宜挺多的,对于住房附近没有超市或超市较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交通APP
    UBER:打车APP,类似国内的滴滴,可以随时叫车,也可以提前30天内预约车辆
    13CABS:打车APP,澳洲本土公司,和UBER不同的是13CABS在大型购物中心设有出租车上车点,会有出租车停在上车点等待乘客。
    PTV:公共交通时间表,澳洲不像国内几分钟一趟车,有时候间隔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是有的,所以出行前记得查好时间表哦。
    实用APP
    手机亿亿 / 今日澳洲:
    类似国内的58同城,软件内能够租房买房、买卖车辆、找工作、宠物交易,还有搬家、清洁、装修、维修等服务。APP还会发布一些澳洲资讯。

     

     

    REALESTATE:英文版专业租房&买卖房屋软件。
    SEEK / LinkedIn:英文版专业的求职平台。
    CommBank / Westpac:银行APP,澳洲留学生用的比较多的两个银行,除了更改个人信息和手机号,其他业务(账户管理,转账)都能在APP内完成。
    FACEBOOK / MESSENGER:和外国同学的交流讨论(Group assignment),基本会在messenger进行。建议入学前提前下载哦~
    VODAFONE / OPTUS / TELSTRA:澳洲三大电信公司,可以在软件内查询流量/话费,缴费,更改PLAN等。
    YOUTUBE: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不用FQ,你还在等什么!
    欧乐影院:追剧网页;热门电影、电视剧、综艺都很全,而且更新速度也很快。有了欧乐再也不用在各个看剧软件之间切换了,也不用买会员啦!
    欧乐影院绿色版:https://oulevod.tv/
    欧乐影院:https://www.olevod.com/
    CHEAPFLIGHTS:机票网页;使用澳币支付,汇率换算后机票价格通常比携程便宜。
    以上就是我澳洲留学生活期间常用的APP,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初到澳洲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 来说说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如何在澳洲学习、工作、生活?

    受其他大佬的启发,也写一写在澳洲学习,生活,工作的情况,供大家参考。也就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方面讲一下。

    引子
    首先,澳币兑换人民币的比例大约是1:5,上下不会差太多。前几年曾经崩过场,不过最近都差不多在这个数字。自然,在澳生活的费用不能以人民币计价,因为赚澳币花澳币,而悉尼的平均工资大概在年薪5万澳币,其他城市我没去查过,估计低一些。文中的物价以我在悉尼和其他城市所见和相关网站所载为准,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在文中,若金额以元结尾,则是人民币,以刀结尾或者没有写单位则是澳币,其他货币我会特别说明。

    其次,我不是移民中介,也不约炮,也不开车。

    如果有问题我会尽量回答,但是我不是相关行业的,我不保证信息一定正确。下面开始。

    1. 衣
    人在江湖飘,各种日用品少不了,我们首先看一下日用品(包括衣服)的价格。

    澳洲有两个“大型”的连锁便利超市,一个叫Coles(小红),一个叫Woolworths(小绿)。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他的门店不一定真的是“大”的,有的门店很小,但是覆盖面很广,而且出售的东西从食物原料到面包烤鸡,牛奶可乐到麦片面条,牙膏牙刷到日用百货都有。是我在澳购物的主要去处。

    另外还有大超市Kmart,IGA等,Kmart是类似家乐福那样的大超市,但是经营的东西主要是日用品,包括衣服鞋袜,杯盘碗碟,枕头床垫等等,只是他不卖食物,生的熟的都不卖,因此买百货主要是去Kmart,而且他里面的东西非常便宜,一站式购物,岂不美哉。

    在澳洲,(我买过)最便宜的衣服都是在Kmart,衣服5刀(比如我的短T)一件到30多刀一件都有,鞋子从10刀到20-30刀,我老婆一双拖鞋8刀穿了一个夏天(然后被她扔了)。这里的东西质量还凑合,用上1-2年没问题,款式也凑合,不会丑到穿不出门,比如我有一个2刀的小钱包,刚好买菜用。

    如果想买品牌,比如优♂衣♀库,或者H&M,也有很多门店,悉尼的商场还是比较多的,市区的集中在town hall附近,周边几个区还有几个集中的商圈。像H&M,zara这样的牌子,衣服一般要30多刀,CK(Calvin Klein)则是40多刀到100刀左右。这里重点讲一下他们有趣的会员卡,我有办CK的会员卡,它可以打折,有趣的是,它是可以和其他折扣合并使用的,店里如果搞活动,比如买2件8折,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打折,有一次买了3件还是4件衣服,最后付的钱不到100刀,和单件标价差不多……

    如果你想再往上走,买个LV,买个古奇。则价格从几百刀到几千刀不等,我老婆有一个古奇的小手袋,记得是300刀,对比5万多的平均年薪,觉得还可以。国内的时候一年10万,一个奢侈品包1万起吧(其实没买过),嗯……我来澳洲之后有买一对新的婚戒,Tiffany的一对戒指,我记得是6000多刀好像,在国内应该会贵一些。

    其他生活用品,洗发水正常价格都在10-20刀,各种维生素(就是代购很火的那些)大概20左右一罐,吃2-3个月,我在澳洲也吃一些,不过吃的不多。电子设备其实和国内比也差不多,像新的IPXs这里卖1900-2000刀。我的switch是400多刀,送了一个马里奥。

    作为日用消费品的补充,你可以去一些日本人(可能)开的精品屋,2-3刀的小物件很多,筷子,碗碟,笔,本子都有。还有一大购物源头就是华人超市,里面卖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酱油,老干妈等。悉尼市区有唐人街,中国人很多,华人的用品也基本不缺什么。

    总结一下,买小的物件,价格和国内差不多,买大的,则会便宜一些。

    2. 食
    我们家吃东西花钱很多,恩格尔系数很高。那是因为我们住在市区,而且喜欢出门吃饭(主要怕就是懒)。

    澳洲饭店有很多种类。速食店,一个汉堡或者赛百味的那种三明治10刀-15刀够了,有的地方有打折套餐,15刀午餐就能吃到牛排或者咖喱饭了。寿司店,一个卷3刀,一个人吃俩卷也勉强凑一顿午饭了。中间层,比如买个港式的烧腊或者卤肉饭,15-20。去中餐厅点菜,基本上就是20一个菜了。再高档一点的,吃个牛排,开个红酒,韩国烤肉,日式料理,人均50-100也可以吃到很好的。作为对比,悉尼眼旋转餐厅的自助餐是60刀。再往上,我没吃过……

    如果你去小红或者小绿或者菜市场(很少,但是会比红&绿便宜一些)买菜回来吃,则会便宜很多。初来澳洲的国人最不能适应的应该是蔬菜和肉一个价,因为国内蔬菜比肉便宜很多,而澳洲的蔬菜和肉是差不多的价格。小绿的菠菜叶子(对,只有叶子),写着4人份,他们是生吃,我们炒一炒2人嫌少,标价5刀,挺贵哦。我隔壁有个菜场,菠菜(连着梆子)一把2刀,3把5刀,这样就还可以。

    澳洲的鸡肉非常便宜,买6-8个鸡翅做一顿只要2刀。牛肉还可以,小绿家的牛排,2人份大概在10刀。猪肉我吃的少,海鲜也比较便宜,悉尼鱼市场有卖很合算的鱼肉,各种各样的都有。梭子蟹20-30一公斤。澳洲的菜都是以公斤计价的。而且我目前为止没有在澳洲菜场见过活的海鲜,都是冰鲜的,听说是宰杀要许可证啥的,不很了解。

    澳洲的水果品种多,质量好,非常好吃,并且不便宜。苹果3-5刀一公斤(下同),香蕉在2-3刀,西瓜2刀左右,澳洲车厘子(樱桃)在10-20。但是澳洲的水果品质和国内有很大的差别,味道特别浓郁。澳洲牛奶超级好喝而且便宜,小绿家自己产的牛奶1升2刀好像,我们家喝A2的牛奶,一升3刀多吧。小绿自己产的果汁,1刀多一大瓶,味道也好喝。澳洲咖啡质量很好,好到我喝了之后心脏会不舒服,路边到处都有咖啡馆,一杯3.5-4.5,而且味道都很好,相对的,星巴克就会开不下去。

    3. 住
    澳洲的房子有分公寓和别墅(包括联排的),他们一般以卧室的数量,厕所的数量和车位的数量来标识。作为华人,我喜欢公寓……

    租房在澳洲是很不合算的,租售比大概是19年相当于买一套,上海同期是60年相当于买一套。如果你想住在悉尼市区,一个公寓(一房)的价格大概在600刀一周,没错,是一周,不是一个月。如果你和人拼一拼,住一个房间,大概能到300一周。如果你住远一点,比如20分钟地铁到市区,则大概会便宜到400多一套,200一间,再远则更便宜(其实也看社区,华人多的地方一般贵……)。比较特别的是,澳洲的房屋出租是不含家具的,你要自己买,走的时候要搬走。水电煤网自然也要出,一周算下来40不到吧,因为账单是按季度来的。也会有房子是有家具的,以及帮你包水电煤网,只是多出一点租金。

    如果你找正规中介,正规签合同,你的押金是不给房东的,而是存在一个政府主管的机构那里,也就是说,房东是没法不退你押金的,你可以直接向那个机构要,他们会给你,如果房东要找你麻烦,则要上法庭去告。好的中介不会透露房东的信息给你,你从头到尾都是在和中介打交道,因此也省去很多麻烦(所以他们中介费是按周收取,在房租里)。相应的,房东要来也必须提前和你约定时间,因此总的来说租房感受还可以。

    如果你想买一个,那就更合算了。悉尼市中心的一房,全新的公寓楼,70-100w澳币能搞定(是很好的房子),140w左右能上2房。如果你去布里斯班,则能在相同区域买到一个2房甚至更大的。如果远一点,买个别墅,也就在50-70w澳币。结合平均工资,相当于夫妻两人工作10年不吃不喝能买一套很好的房子,上海这个数字可能是60年吧……

    但是,如果你是留学生,或者持工作签证(总之是非绿卡非国民),现在是不能贷款的,不能买二手房的。你只能全款买新房或者期房。等你有了身份,贷款的时候银行会根据你的收入给你一个可以贷款的金额。如果夫妻俩都工作,则买一个房子首付在2成左右,买房并不很困难(和上海比)。当然,我也听说有人开假的收入证明贷款买大别墅的,反正我是不会这么干就是了。

    4. 行
    悉尼市区的交通主要靠火车,澳洲的火车和地铁是在一起的,并不分开。因为市区非常堵,而且停车很难很贵。火车的价格不便宜,我有朋友住在大约10-15分钟地铁车程的地方,来回一次8刀。公交也在2刀一次左右(我只坐过一次,忘记了)。而从机场坐地铁到中央火车站的价格到了离谱的18刀单程,我可能坐了假的地铁。除了上班高峰,地铁上人一般不多,都会有位子坐。出门打车用Uber比较好,街上的出租车很多三哥和黑人司机,路都不熟,经常开错,而且很贵。Uber打车一般在市区走一走都在10-15刀,再远就火车了。

    如果你到了买车的时候,二手车市场很大,找个靠谱的机械师(可以花钱从修车厂请,一般100-200)一起去,买个5000刀上下的,就能上路啦。如果买新车,丰田,本田这种的20000以下也可以解决了。更好的车我觉得没什么用,所以也不了解了。在澳洲开车要交保险(废话),对方的人身险是强制的,都要买,一年400左右。其他的你可以选包对方的财产(从此看到豪车不慌了),或者对方和自己都包。我买的一年600不到一点,只包对方。澳洲的油价也就那个样子,加一箱100刀的油,我每周开出去2次买菜,可以开大概一个月多。我因为没注意过牌子上写的价格,所以具体也不清楚啦。

    5. 玩
    澳洲之所以被称为澳村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悉尼不像上海,24小时都是人流涌动的样子。哪怕是在市区,很多店10点就关门了,很多饭店周末都不营业的,遇到公共假日,甚至连小红小绿都不开。晚上出门吃夜宵,只能去唐人街碰碰运气。而ktv等经典娱乐活动,也只有找华人开的,但是其实我没去过,因为我是死宅。

    所以娱乐主要就是游戏咯。Ps4和switch的价格都在300-400,最近大表哥上市,有390X盒子+表哥+刺客信条的组合包。主机游戏价格一般都在40-50,买碟还可以卖掉回血。如果是电脑游戏,恕我不知道,因为我steam是国区的价格,因为国区比澳区便宜很多。

    在澳洲,不可描述的职业是合法的,所以出门找小姐姐也是可选娱乐之一。澳洲的妓院执照是固定的,也就是这个地址只能在这里开。很多华人老板开这个,一般都是亚洲妹子居多,中日韩,泰国啥的。价格一般在200-300/h(也有更便宜的),服务和莞式是不能比的,不过也凑合。老外也会开,那就是各地的洋妞了。其中拉美的身材真的好,嗯……价格也不会很贵,但是老外那种很麻烦,因为你要和姑娘谈做哪些流程,需要英语交流。还有一大块就是网上的楼凤,那价格就千奇百怪了,有上千的,也有400-800的,这里都说的是一小时。留学生兼职是另一块,一般在vx发展业务,酒店包个房间,就可以去啦,价格在500/h左右。这里说的是悉尼的价格,而且也有更便宜的和更贵的,反正我是落在这个区间里。

    6. 工作
    都说华人在澳洲工作有天花板现象,也许的确如此(反正我离那个远着呢),而且华人社群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不像阿三那么团结(也许)。我本人是IT行业的,我们行业起薪还是不错的,能有6w-7w+,我朋友做会计好几年了也才7w左右。在澳洲,只要你正常工作,则上10w是不难的,但是再上去就很难了。

    很多华人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因为差距真的很大。本地人会经常出去跑步健身,开车出去玩,踏青啥的。也会下班之后去酒吧来一个5刀的happy hour,就是一堆人在那里喝酒尬聊。而华人基本上不喜欢这种模式,因此哪怕是在外国人的公司工作,很多时候也很难融入进去吧。

    澳洲找工作的主要难点在于身份,很多留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工作,因为他们第一就是看你有没有绿卡。这里我吐槽一下华为,澳洲华为招人,如果你是中国人,则你必须有绿卡,没有绿卡他们不会考虑的,但是如果你不是中国人,他们居然可以接受没有绿卡的情况。所以说,华人天花板是什么,有时候真的值得沉思。

    在绿卡拿到,移民完成之后,就相对好很多了,可以比较安逸地工作,然后……直接等死都可以的,因为澳洲市场很小,而且固化很严重。想要在澳洲创业,开个公司做个实体,除非你开餐馆,否则真的很难。所以,想打拼一番事业的,建议在国内发展,澳洲是个养老的好去处,但是不适合拼命。

    7. 医
    在澳洲,看病的第一步是找GP(全科医生),各个社区都有,也就是小的私人诊所。一般会找一个固定的GP,他们啥都看(除了眼科和牙齿),好处就是一个固定的GP了解你的各种情况,对你全面的诊断治疗有帮助。如果他们觉得搞不定,会写信推荐你去找专科医生,专科医生没有GP的介绍信“可能”(因为我没试过)是不能直接去找的。因此做到小病GP解决,专科就是负责治疗比较大的问题。如果你急诊了,比如突然快不行了,也可以直接去医院挂急诊。

    医疗的速度上,GP基本上采取预约制,一般也就是隔天就能看上,你也可以直接去找他们,如果有空是可以直接看的。因为预约,所以你不用在医院等。但是澳洲的化验,包括x光等,都是和GP诊所分开的,他帮你开化验单,你可以自己选择去哪里化验,结果会直接传到医生那里。X光等诊断有时要等个几天才能做上。而且不同于国内,澳洲化验结果出来很慢很慢,我记得在国内做幽门螺旋杆菌检测,15分钟出结果,而澳洲要7天……

    如果你去找专科,不是很急的话,要排队,有时候几个月都有可能。如果是急诊,也会很快,我遇到过一次,半夜急诊,进去之后5分钟之内会有一个医生帮你看一下,如果不严重,则排队(就是我),那次排了2个多小时。但是因为是半夜,没办法。至于更紧急的,我没遇到过,也不想遇到……

    所以医生开的药,就是一个处方,他们医药分离,你可以自己选择去任意药店买(只要他们有)。药师一般会问你要不要指定牌子或者选便宜的,你无所谓的话,他们也不会客气的。药钱不贵,以阿莫西林为例,这里一盒也就10-20刀,一般药都不会超过50刀(我没得过大病,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最后说说费用,澳洲全民医保的覆盖不错,基本看病不花钱。医保的缴纳是你每年收入的2%,雇主会帮你叫。最后报税的时候也可以再算一次。而药品是不报销的,你得自己出钱买。当然你可以买商业保险,澳洲的商业医保很好,该报的基本都报,而且流程很简单。以所有留学生都要买的OSHC(海外学生医保)为例,年费好像是700多刀,医院的诊断治疗费用,化验费用基本都可以报销(医生是全部,化验大概在80%,各家化验所不一样),关键是很简单,你直接把卡号给他们,医院会直接向保险公司扣款,你一毛都不用垫。当然有的时候要你自己先付,然后拿发票去找他们报销,一般都可以报。很神奇的是,OSHC居然是可以报销怀孕生孩子的,没有他,你没身份的话,生个孩子10万人民币打底。但是他可以帮你覆盖掉很多。

    如果没有保险呢?GP看病一次80刀左右,化验一次小一百,再往大里走,就完蛋啦。我老婆怀孕的时候第一次验血花了2000刀,还好有医保……

    8. 学
    澳洲教育质量不错哦(这是拿八大和国内985比)。他们的教育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开了,职业教育有个叫TAFE的东西,你可以在那里学各种速成班,会计,IT,做饭,理发师,啥都有。一般学费也就是2000-3000刀完事了,简单实惠。学历教育方便,留学生就是冤大头,一学期20000刀左右,如果你有身份了(去年政策改完之后要澳洲护照才有了),则是4000刀一学期。一个硕士读下来也就是20000刀之内的事,总的来说还可以接受吧。

    助学贷款是存在的,但是只对澳洲人有效。也许下次问问澳洲本地人是什么样子的吧。澳洲的学校教学方式和国内很大不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你自己不花功夫的话,会挂挺多的,留学生挂一次就是4000刀啊……大小作业都不少,总的来说比国内读书要累一点,不过还可以接受。奖学金方面,留学生很少能拿到,我自己拿到过一次一个5000刀的奖学金,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留学生拿过奖学金的案例。不过钱还挺多,我之前在国内7年加起来(不算硕士的全奖)都没拿到过25000人民币的奖学金……

    高中小学等不了解,不做评价了。

    9. 税
    看到隔壁帖子大佬提及美国的税,这里说一下澳洲的。

    澳洲每年6-7月是财年的结束和新财年的开始,大家需要申报自己的所得税,澳洲的个税税率是这样的,19000澳币的免税额,之上的第一档19%,第二档23%好像,再往上还有。为什么是好像呢,因为我不自己报。我会找会计帮你,他会算你全部的收入,包括银行利息,股市所得等,收费60-300不等(收入来源复杂的话会计收的多,因为很难算)。也有很多人自己报。澳洲税务局有个系统,里面你能找到的鸡毛蒜皮的收入他们都有记录,所以逃税是大事,不要逃税,找个会计报就好了。雇主会帮你缴纳个税,到年末会计帮你算下来,可以多退少补。同时还有医保钱一起算了。

    每个账单上面有会GST(消费税),大约是10%。个税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抵消,总原则是,你为了获取这笔收入的所有支出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拿来抵税。比如我学IT,我为了进修去读了一个学位,叫了8000的学费,这笔钱是可以抵税的(相当于收入减少了8000刀)。方法多种多样,看你会计的本事了。我上次听说有人洗衣服钱都给退了……捐款也可以抵税,今年新州干旱,我捐了10刀给农民伯伯,获得一张收据,可以抵税,还蛮有趣的。

    10. Ending
    澳洲的环境很好,空气很干净,海也很蓝。
    澳洲适合慢节奏生活,适合养老,适合死宅。
    沙滩上真的有不穿衣服的美女的,可以去看看。

    供大家参考,有的数字也不一定对。如果有想了解澳洲的,可以问我哦。但是重申:我不是中介,我不约炮,我也不开车,谢谢大家~

  • 中国人去美国留学体验——2019年美国留学现状

    前几天在艾薇资讯分享了小弟留美期间见识到的芝加哥和北密西根风景,也收到了网友们的反馈和鼓励。
    也有朋友对留学,尤其是美国留学的现状比较感兴趣,小弟就重开一贴稍微分享一下国内的出国留学概况。

    留学期间课程是真的紧,没办法花很多心思去撩洋马,和美国同学喝酒倒是喝到床上去过,但照片是没有拍了。

    第一部分 留学
    1. 留学人群概况
    按照时间阶段,留学可以分为高中及以前出国留学、本科出国、硕士博士出国三种。
    第一种,也就是高中及以前出国留学,所占比例是很少的,一方面是孩子还小,独自一人出国很难照顾好自己(除非家里是真的有钱 配个保姆陪读啥的),另一方面是家长不舍得这么小就让孩子离开身边,高中期间又正好是青春期,性情很不稳定,会很担心孩子在国外有没有三长两短。
    第二种,本科出国,鉴于本科有四年,好的大学又多是私立学校,学费很贵,因此多见于家境不错(家庭年收入起码得上百万吧)的家庭。在美国上本科需要有托福考试成绩(出国留学的英语考试),因此需要在高二甚至高一开始准备,家长要提前为孩子做好规划,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
    第三种,硕士博士出国,这个其实是绝大多数的留学生情况。因为(1)在国内读完本科,心智已经很成熟了,出国生活没有什么问题 (2)本科期间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各种考试和申请材料,时间较为充裕 (3)有了本科的学习经历,申请到好的学校的几率就大很多了(4)大多数博士会有奖学金资助,留学期间基本不需要自己掏钱。


    2. 留学申请
    国外的高校(如英美)招生都采用申请制,跟国内只看高考分数有显著差别。
    申请制下,学校招生办会综合考虑申请者的各项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化考试成绩(如语言成绩,美国SAT成绩,GRE/GMAT成绩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考试)、简历、个人陈述、论文发表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等等等。有的学校还会考虑是否有本校的校友推荐,有的也会组织一场视频面试,当面和你聊一聊。
    所以说,能否申请到好的学校(比如前100的高校),不仅需要有不错的考试成绩,也需要你是一个有趣的人,参加过有意思的活动或者发表过有趣的论文等。
    3. 留学费用
    以美国留学为例,不同学校的学费差距很大,具体的数据百度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以我的经验来看,前20的私立学校一年学费大概在4w-6w美元之间(三四十万人民币),公立学校会稍微便宜一些。
    生活费的话根据不同的城市、你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纽约芝加哥市区的学校就会贵一些,在乡村的学校就明显更便宜。我个人的生活费大概一年花了10-20w人民币,包括住宿、吃饭等所有生活费用。
    4. 到底是否需要留学?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是否留学的这个决定,比如(1)家庭的经济情况,毕竟为了留学掏空了资产也是不现实的 (2)孩子的出国意愿是否强烈,如果孩子就是很想体验国外的教育,那也ok(3)留学能否对未来带来帮助,如果想找好的外企,那留学经历的帮助还是蛮大的,如果志在民企国企,那可能帮助没有那么明显。

    留学方面大概先分享这么多吧,因为也不知道有多少兄弟有兴趣,如果有进一步的问题也可以留言。

  • 新东方 vs 学而思,你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教育?

    80后都有孩子了,也都看过《中国合伙人》,电影只是电影,孩子的教育却不能拿来儿戏。现行教育体制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不争论,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探讨。

    草根,曲折,成功。《中国合伙人》的励志创业故事在中国,永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现在新的版本出现了。

    2017年7月,好未来(前身“学而思”,以下采用“学而思”)的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人们发现,一个是俞敏洪用10年时间让股价涨了9倍的新东方,另一个是张邦鑫用7年的时间让市值膨胀9倍的学而思。

    企业市值的较量从经济层面讲,饶有趣味。但在经济结果以外,这个案例正好提出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我们的孩子是谁?教育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成长?
    争夺K12

    俞敏洪在1993年创办了新东方,因培训留学考试一举成名,稳坐教育培训机构的头把交椅。甚至2006年在美国进行上市路演时,许多华尔街的中国人都曾经是新东方的学生。

    新东方的崛起,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一群极富野心的创业家南征北伐中国的教育市场,也将这个市场分得越来越细。
    2003年,张邦鑫入局,成立学而思。2010年,赴美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学教育机构。2013年,“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全面布局教育产业。

    张邦鑫的创业传奇几乎是俞敏洪的翻版,要说不同,就在于一个选了英语,一个选了数学。还有一点,是学而思似乎是为K12(专注于小学,初中,高中这12年过程的全科课外辅导)而生,而K12起初并不被新东方重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大概有在校中小学生1.64亿人,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2.12亿人。从这点上来看,对于中国的教育机构,K12不只是一项业务,更是一场布局当下关乎未来的角逐。

    2008年,新东方的K12业务拓展到了全科。到2011年,新东方K12业务营收增长约130%,营收占比约35%,超过留学考试业务成为新东方最大的收入来源。此后,K12业务就一直成为新东方主要的聚宝盆。

    当大家感叹俞敏洪的目光敏锐时,新东方内部的情绪并不高。“这只是一场被动的选择,”张宜南对《南风窗》记者说。这位新东方西南地区的前财务员认为:“留学生的基数没有中小学生大,更何况留学市场也在不断瓜分。”

    事实上,颇为吸引眼球的出国留学潮,其总人数并非如外界普遍感觉的那样在高速增长。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1年留学人数增长率为19.32%,2012年为17.63%,而2013年仅为3.58%。
    与此同时,面对愈演愈烈的国内应试教育,学生受教育年龄在不断降低,争抢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人数在不断增多,这些需求最终“落在”K12市场。

    速途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从2013年的1800亿到2016年的3270亿,三年时间内,K12市场的规模增长近一倍。


    相比留学潮的回落,需求旺盛、成为刚需的K12市场,无疑是一块肥肉。要维持教育培训市场霸主地位,要维持增长空间持续,当然,也为了股价和投资者,俞敏洪也必须选择K12业务。

    一个很奇特的事实是,尽管新东方和学而思都在K12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和增速,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没有发生过正面的竞争。至少,在学而思起步阶段,对新东方这样的巨头而言,学而思的星星之火,不会形成颠覆新东方的燎原之势。

    但是形势的发展让许多人所料未及。2013年,学而思十岁的时候,新东方在当年二季度净亏损了1580万美元。接着在2016年,新东方被披露在留学咨询业务上造假,股价一度暴跌24%。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发现,那个从兼职做家教,靠补课壮大的张邦鑫已然登堂入室。

    2018财年第一季度,新东方净收入约为6.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8%。而学而思净收入约4.56亿美元,同比增幅为68.1%。单纯从数据的绝对值上看,前辈新东方依然领先。但在投资者的手高高举起的时候,学而思比新东方不逞多让。
    谁是支付者

    41岁的黄媛坐在广州天河区学而思一间教室的后面,她在草稿纸上做的数学题,和在前排上课的儿子是同样的。今天,这样的“陪读”模式在所有培训机构里比比皆是,是一种常态。在黄媛眼里,学而思有点“高大上”。

    黄媛所谓的“高大上”,是学而思对学生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反过来说,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上学而思。其次是学而思的分班原则。每个学生至少要经过一次入学考试,然后被分到相应的班里。这是学而思自有的渐进式在“揽客”(即学生的增长)模式。

    之前也曾把小孩送到新东方参加暑期课的黄媛观察到,新东方的一个班级动辄百人,里面的学生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各有千秋。新东方讲师李敬炜也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新东方无论大小班级,入学几乎没有门槛。
    在K12业务的拓展中,新东方照搬了英语“揽客”的那套模式。建立分校、品牌促销、短期营收。从结果来看,它的营收数据比学而思更好。然而“现在看,新东方的一个大班里有一、两百人,大家就觉得是很多人了,但在前几年是四、五百人呀。”新东方上海校区的讲师李敬炜对《南风窗》记者说。

    物业租着,人员雇着,水电耗着,分分秒秒都要花钱。当教育遇上商业,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就是持续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在一线城市,学生数量减少,但成本却没有随之同幅度减少,意味着现金流的下滑,在资本市场,这很不好看。

    因此,新东方的分校不断地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不过,张宜南质疑这样的扩张方式和速度是否适合K12市场。她认为,新东方优先开展的高年级业务,导致口碑很难向下传递。

    中小学辅导为小班制教学,需要引入大量教师,要求学生不断续班,以保证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然而,多数情况是“学生来上一期课程就走了,没法续班”。

    这两种招生方式,其实指向两种生源:新东方笼络所有学生,学而思则盯住能出成效的小孩。

    不管全部还是部分,关键是,哪种方式更能增加营业收入?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哪种生源的消费能力更强?
    遭遇学生退课,原本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常态,但作为新东方讲师的李敬炜,遇到学生退课时,听到家长留下这样的话:“你们为什么不能像学而思那样把小孩管的严格一些?”在李敬炜看来,新东方将对成人使用的发散式教学模式,辐射到低年龄段的k12教学中,并不符合“中式家长”的教育认知。

    严格是话语表达的一种形式。中式教育的指挥棒受制于高考升学,是一种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在中式家长眼里,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教学质量,最终结果是分数。

    或者说,仍处在财富快速流动中的当下中国,尚未形成固化的社会阶层,“学而优则仕”、“知识改变命运”仍然是人们心目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升学则是最直接也最便捷的上升通道。

    培育优质教育,新东方采用了明星讲师制度。就像新东方的地铁广告,永远是站一排穿着西装的教师,重视人才是新东方的基因。

    不过,对名师的依赖,也让新东方挣扎。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补习班的时候,的确会在乎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能不能得到提高。在这方面,老师的名气和实力大过机构,这是K12的核心。

    家教出身的张邦鑫比俞敏洪更清楚这点。

    学而思对教师的训练采取了标准化模式。一位学而思教师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培训期间,每天50元餐饮补助,住宿不花钱,报销交通费用,整个培训就只做一件事——练课。凌晨备课、板书漂亮、声音洪亮、拿出激情等都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使学而思的教学保持了可复制性的可能,也让“三四线城市拥有一流教学资源”成为可能。相比新东方一直做大的思路,这便是学而思弯道超车的策略。

    在接受本刊记者调查的教育培训机构中有一个共识:学而思吃透了应试规则。在看似只关联学生和老师的教育培训机构,在看似精悍但却丰富的K12产业链中,真正对营收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些为孩子争抢优质教育名额的家长们。他们作为孩子教育费用的支付方,在优质教学资源面前既持币待购,又重复消费,而最重要的是这种可重复的消费。

    续班是教育培训机构重复消费的最直接体现。续班和约会网站是一个道理。在这个以结果为导向的K12市场,只有学生愿意续班,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营收。这有点像约会和婚恋,听起来差不多,但其实不一样,前者的用户重复性使用和消费的可能性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陌陌比世纪佳缘的市值高。
    岂止是补课

    不过还有一点“高大上”,是黄媛没提到的。对于应试教育机制的僵化与粗暴,广州某大学的中文教授郑奇海虽然深恶痛绝,但更多的是无奈。

    郑奇海的小孩与黄媛的小孩在同一个班级。每周六夕阳西下,他要载着小孩穿越大半个城市,去学而思给小孩“加餐”。在郑奇海看来,学而思让应试考试变本加厉了。

    “可是,你看这墙上贴的”,郑奇海向《南风窗》记者指着走廊上的板报,板报上主要是“祝贺学而思多少人,或者某某在竞赛里获奖”之类的宣传,在这些内容的刺激下,哪怕是“饥饿营销”,“也只好定好闹钟为小孩抢名额”。

    郑奇海的态度有些令人不安。公允而论,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教育氛围里学习并成长起来的。可是,若连郑奇海自己也深深质疑这个教育模式,那么他的孩子怎么能够相信呢?

    更令人不安的是,郑奇海不是孤例。《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有八成家长认为课外辅导是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比例超过70%。
    在现行教育升学体制下,孩子没有选择,家长们也没有选择。问题在于,部分家长选择孩子的教育方式只是跟风而已。他们对于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这个问题的认知,停留在他们所受的教育层次上,没有认知升级,没有与时俱进,只好跟风。

    基于对家长教育理念的缺失和停滞的判断,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在每年高考后张贴所谓的红榜,其目的不是表彰学生,而要告诉家长,这个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水平在当下的体制内是多么厉害,迫使那些没有认知升级的家长对这个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趋之若鹜。

    而在教育已然产业化的当下,收生率高就意味着收入高。这就是为什么学而思要把功夫花在K12上,也是为什么学而思的市值高于新东方。

    但是整个社会的普遍倾向是,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政府也开始介入。去年,成都学而思被叫停。今年,“为学生减负”也写进了政府报告。教育产业化是政府公共治理改革及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教育产业化并没有经过社会运动真正有力的捶打和拷问。

    事实上,教育产业化的好坏,并不是由讨论或表态决定,而取决于现实的社会需求、价值导向和利益博弈。但现在,家长、学校、政府,乃至社会各方面,被教育竞争的焦虑攫住而忽略不同孩子的需求是不明智的。

    社会学家郑也夫曾举例说,能研究出最好的手机的人,在社会上占的比例连1%都不到,你研究不出来,跟着用就行了。社会的分工是很细的,教育要多元化,绝不能让高等教育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裹挟进来,教育要呈现多样性。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则告诉本刊记者,相比许多公办学校本身管理上缺乏活力,管理手段落后、单一,官僚化、体制化十分严重,已逐渐成为效率低下的组织,类似学而思等机构的教育理念则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他举例说,“我陪着女儿去听过他们的课,老师确实讲得深入浅出,很生动,这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 江歌日本遇害:中国留学生海外留学为什么命案高发?

    现在距离江歌遇害已经过去375天,网络上再次因嫌疑人陈世峰受审临近、江歌母亲接受媒体采访而舆情汹涌。2016年11月3日凌晨,东京警视厅中野警署接到报警,赶往现场在一栋公寓的二楼发现了倒在血泊里的江歌。她的头部遭利刃砍伤,伤口长达10多厘米,血流不止,在送往医院两小时后不治而亡。

     

     

    如果把留学生海外安全放到一个坐标轴里,横轴是心理健康,纵轴是人身安全, 决定这两者的变量也在不断变化,这意味着它的波动犹如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

    放松的警惕性

    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至少有32名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害,平均年龄仅23.8岁,其中女性23人。2016年至今,媒体报道的留学生在海外受到伤害事件多达几十起,其中恶劣且引发重大关注的有近10起。

     

    2016年1月,中国留学生江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遭枪击身亡;同年4月,中国留学生冷孟梅在澳大利亚失踪4天后尸体被警方发现;5月,留德中国学生李洋洁在晚间跑步时遇害;9月,就读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袁晓鹏遇害;11月,江歌在日本东京身负十多刀遇害身亡;一个月之后,距离日本半个地球之远的意大利,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汽车站被抢走书包并遇害。

     

    近期受到举国关注的,除了江歌遇害案,就是今年6月发生的章莹颖失踪案。案件发生近一个月后,美国警方才锁定嫌疑人。截至目前,章莹颖已被认定死亡,但还未找到尸体。

     

    在这些悲剧里,德国遇害者李洋洁的父母一封公开的悼念信,可能会击中许多留学生及其父母的内心。信中说道:“一直以来,我们都深信德国是一个安全的国家,人民是那么善良,天空是那么蓝,可能就是这样,让你放松了警惕,也让我们不再提醒你注意安全。”

     

    由于中国留学生的留学地点一般都是发达国家,甚至很多国家以人口素质高、夜不闭窗而著称。在这种条件下,很多留学生并没有将“安全”看得太重。

    一位留学澳大利亚的受访者告诉AI财经社,“我室友经常在图书馆学到凌晨三四点,自己走路回家。之前我住在一个郊区,每家每户都不怎么锁门”,所以“根本没感觉到大家的恐惧”。

     

    意外没有发生之时,它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但当它降临之时,则是百分之百。

     

    在过往的媒体宣传中,国外多是安全、和平、文明的形象,很多人因此对留学地抱有十分美好的向往。随着越来越多的求学者走出国门,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才逐渐让更多人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和犯罪其实存在于任何一个国度。

     

    在欧洲留学的孙莉(化名)表示,最开始没太注意安全的问题,后来意识到要关心炸弹的问题了,“大家都知道不安全了”。

     

     

    异域的不适感

     

    如果说外来的侵害属于偶然因素,那么内心的抑郁则是许多留学生都曾面临的关隘。

     

    留学生年纪普遍不大,20岁甚至更小,他们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情绪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波动。异国他乡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会突然打断原本的生活节奏,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感和不适应感。

     

    这是一种不小的冲击,很多人在此期间遭受失眠、焦虑甚至抑郁的折磨。除此之外,不理想的专业选择,以及即将到来的毕业和就业,更加重了留学生的心理负担。

     

    留学新加坡的王露丹(化名)表示,她的有一位同学性格十分开朗,初来留学的时候朋友圈经常晒聚餐,参加社交活动也十分积极。结果没过太久,这位同学突然失踪:微信电话不回,宿舍不回,小组讨论也不参加。留学生群里展开了寻人启事,就在报警之前,消失了三天这位同学才现身表示家里老人身体有恙,直接飞回国了,没有将手机带回去。

     

    在王丹看来,这位同学回国“搞失踪”,这样消极的态度其实跟她的抑郁相关。“她对自己在新加坡的状态不满,对专业也很失望”,“十几个offer精挑细选选择了这个,结果一来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冲击大部分留学生都有所感受,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些人会慢慢适应,但有些人却容易深陷精神问题,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2016年12月10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专业大三的学生刘同学自杀身亡。自杀前三天,刘同学还和几个好友一起商量去滑雪的行程;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的陆同学跳进了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结束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

     

    2015年1月,耶鲁大学的华裔学生李林涛从金门大桥跳下与世告别。去世前他曾在Facebook写道:“亲爱的耶鲁大学:我爱这里。我希望有更多时间。我需要时间去工作,我需要时间去等待新药物以治疗我的病。但是学校不能满足我这些。我承受不起离开学校一年或永远退学。”此前李林涛曾因精神问题退学。

     

    这样的案件应该与受到暴力伤害案件同等的重视。它可以被预见,也完全可以被改变。留学生应该与父母或者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经常性地联系,及时排解留学生活中的郁闷和痛苦。

     

    留学的低龄化

     

    中国人“越来越有钱”后,伴随教育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人选择出国留学。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53万人,同比增长13.9%。几乎欧美的每一所高校里,都能看到中国人的面孔。

     

    尽管近几年海归在就业市场上遭遇了相当程度的贬值,但这种现象并未让留学降温,反而催生出另一种结果——留学低龄化。据《纽约时报》报道,2005年在美高中注册的中国留学生仅为641人,这一数字在2014年已经达到4万人。

     

    低龄化意味着还不够完整的社会化。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对社会险恶的了解远远不够,年轻、单纯、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送到国外,使得中国留学生成为易遭侵害的高危群体。这一点在章莹颖案件里有充分体现。

     

    章莹颖案的加害者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白人男子。她上了对方的车,却再也没能回来。按照警方之后的调查,这名白人男子28岁,与章莹颖同一所学校,并在物理系担任助教,在校期间的简历显得他非常值得信赖。与此同时,这位嫌疑人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显示他长相友善开朗。

     

    在章莹颖同学的描述里,章莹颖平时很有警觉性,但事发当天章莹颖正在急于签合同的路上,在这种情况下,她放松警惕搭了校友的车,并且未将此信息及时传递给任何亲人或者朋友。这也在后面加大了警方搭救的难度。

     

     

    警示:构筑防火墙

     

    我们承认相当一部分留学生遇害案出于偶然,这种偶然并非受害者能够控制。可能与当地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关,也可能就是不幸遇到了一个有反社会人格的凶徒。正因为如此,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独自求学之时更要警惕,养成保护自己安全的习惯。比如:

     

    一、 在国外做好紧急联系人备案。留学生在到达留学地应尽量在第一时间登陆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教育处进行电子登记,一旦发生学生失踪、遇害等事件,能够方便在第一时间联系其家人。这其中包括完整填写“紧急联络人”,除了家人,要将可以及时联络得上且能够施以援手的人留下联络方式。

     

    二、在国外与父母或者朋友建立频繁的互动。留学生尽量不要“独来独往”或者不与任何人联系。当地和学校通常会有各种形式的留学生群,可必要地加入其中几个组织,并在当地建立起社会关系。地址和联系方式更新后,及时告诉家人和朋友,有助于在突发险情时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

     

    三、在国外不单独出入犯罪率高的贫民区和娱乐场所。在许多国家可以通过网上信息查询到各个街区的犯罪率,不少悲剧正是发生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地区。减少深夜独自外出,与陌生人保持安全距离。如必须出行应找人同行,并了解当地周边治安安全。

  • 美国海归留学生大部分都「裸归」就业难!竞争不过中国本土毕业生

    中国2016年留美海归人数创历史新高,据教育部公布资料显示,其实80%都是「裸归」。中国留美学生拿到毕业文凭后,都没有在美国当地就业、实习,没有累积经验直就接回国工作,导致无法适应国内高压的环境,呈现「水土不服」的状况,缺乏与中国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中国留学生美国就业白皮书》指出,中国留学生如果未具备美国职场所需的「硬技术」、「软技能」,难以与世界各地的佼佼者竞争。

     

    根据《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官网,蔓藤教育、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以及腾讯合作调研撰写的《中国留学生美国就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约有55万学生除国留学,其中有34万人赴美国留学,占全部百分比60%。而这批赴美国留学生中,有70%的人想获得美国的工作经验,而20%的学生想长期留在美国,10%想毕业后回国。

     

    根据中国教育报资料显示,赴美国留学的学生中,有80%的人学成立即归国。《白皮书》显示,这80%赴美国留学生,拿到毕业文凭后直接回国,在美国没有实习与就业经验,回中国面对高压环境,导致会有「水土不服」的状况。

    ▲很多赴美留学中国学生无法适应大陆高压的工作环境。

     

    《中国留学生美国就业白皮书》分析,中国留学生留美就业难分为内因、外因两大点,其中内因包括职业规划、学历等;外因则包括工作与身分问题的限制,但这些并非关键因素,「最主要是若未具备美国职场所需的『硬技术』、『软技能』,难以与各地精英竞争,学生缺乏对当地环境动态、就业需求的了解。」

     

    据国外媒体报导,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竞争力排名在2015年排名全球25名,在2017跃升至第18名;中国在「就业表现」项目中,排名高居首位。.

  • 澳大利亚留学生签证电话调查问题怎样回答?澳洲留学签证注意事项

    一、什么样的澳大利亚签证有风险?

    根据澳大利亚新的SSVF(Simplified International Student Visa Framework)签证制度,规定所有国际留学生将适用同一个简化的移民风险框架。

    移民局将会给澳大利亚教育机构设定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风险

    (一级为最低风险,二级为中间等级风险,三级为高风险等级);

    同时移民局会设定每个国家国籍的风险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风险。

    学生的签证风险等级和材料要求由学生的国籍和所申请的教育机构决定:

    当这两者加起来属于二~四的时候,学生可以申请Streamlined Visa(不用担保金,也不需要电调)

    当这两者加起来大于4的时候,学生必须申请Regular Visa(需要担保金,需要电调)

    Regular Visa就是有风险的签证ag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签证电话调查基本常识

    Question:递签多久后会有电调?

    Answer:理论上随时可以,从你递上申请的那天开始就要时刻准备了,一直到签证发下来都不要放松。电话调查一般是一次,但也有可能多次。关于使馆电调的时段: 为了保险大家应该全时段守侯9:00am–5:00pm.

    Question:来电显示怎么划分?

    Answer:澳大利亚使馆在中国的领区划分

    (1)北京领区: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陕西、河南、宁夏、山西、四川、重庆、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2)上海领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3)广州领区:广东、福建、湖南、广西、云南、贵州、海南

    例如,属于北京领区的北京是由北京大使馆负责电调,电话区号是010。

    电调一般情况是都是用座机,当然也有个别情况,也有同学反映是无号码,这可能是大使馆设置了号码隐藏。不过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怎么应付电话调查。

    Question:澳大利亚留学生签证电话调查会打给哪个号码?

    Answer:申请者在签证信息表上提供的电话:这个是最普遍的情况,但是有时大使馆是不会打这个电话的,因为他们知道你已经做好准备了。

    申请者提供的号码如存在需要总机转分机的情况:使馆可能接通人工客服之后就随意询问关于申请人的信息或直接询问总机接线员这种情况也经常有发生,适用于与酒店或者企业相关的申请人

    需注意的是: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事先跟接线员打招呼!这些平日看上去不是很熟络或重视的人物可能一句话就让你直接给拒了。最可怕的回答是: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啊。这样就救不回来了。

    他们也可能通过其它方式查找号码,得到号码随意调查比如公司的网站上提供的号码,或者是广告和咨询台提供的号码等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签证电话调查的基本内容(下面为可能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

    Question:你什么时间毕业的?如果毕业时间比较长,会问到毕业后这段时间做什么了?工作的内容与学历背景、将来去国外所学专业是否有相互的关联性?

    Answer:如果你的本科,工作和即将入读的专业毫无联系,你的电话调查会变得很艰难,所以如果转专业的学生,请想好1-2个理由,你为什么要改变专业方向?可以说一下对于要转专业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毕业时间较短,或者工作和将学专业是相关的,那就很好回答了,比如想继续深造之类的。



    av

    Question:为什么要去澳大利亚?

    Answer:建议从学术方面回答而不是就业机会,就业机会考虑有移民倾向。学术方面应该从语言的锻炼,环境的优美,文化的交流,学校和专业的设置来回答。这个时候可以夸澳大利亚的研究水平和教育体系多么的好了,然后想要学成之后,报效祖国。

    Question:你去澳大利亚什么学校上学,为什么选这个城市?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

    Answer:记住你的学校名字,专业名字,开学时间。学校和城市的选择一般是从人文、地理、经济优势,学校排名,专业排名,朋友和家人推荐等方面回答,最好不要说自己有亲戚在澳大利亚定居移民这种,会怀疑有移民倾向。

    Question:学校的英文名?如何拼写?

    Answer:看COE,如果记不清楚,就写在纸上或者手机里,随身携带

    Question:学校具体的位置你知道吗?学校的地址?

    Answer:看COE,offer上面也有,官网也有,找到之后写在纸上或者手机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Question:这个学校是通过哪知道的?

    答:可以夸一下学校,说在中国很有名气;老师,亲戚或者朋友推荐你来读的。

    Question:学什么专业?专业的英文名?如何拼写?

    Answer:看COE,offer上面有,官网也有,写在纸上或者手机里,随身携带

    Question:具体课程是怎么设置的,都会学什么。平时上课都学什么,每个专课程的名字,学分,也就是课程设置

    Answer: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电调的基本都问了这个问题,并且问的很详细,再三要求申请人补充关于课程设置的细节,需要申请人非常了解要去所学课程设置,每个课程的学分,学的是什么内容,专业总的学分,专业总的时长,请大家上官网好好研究。

    Question:你对于将要学习这个课程做了什么准备?

    Answer:这个需要你对课程设置很清楚,最好了解一下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不需要每一门都了解,选出2-3门,研究相关的书籍和作者,或者这方面的名家。比如金融学,你完全可以说为了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你最近专门看了货币战争,然后稍微描述一下书本内容,这样引出一两本相关的书籍内容这个回答就完美了。如果没有相关书籍的阅读,说一下为了学这门课参加过相关的实习,比赛或者社会活动也是可以的

    Question:如果申请人表示看过某些所学课程领域的书籍,则可能会要求提供书名、出版社、书的内容、章节情况等细节

    Answer:同上cac

    Question:学费是多少钱?已经交学费了吗?交了多少钱?

    Answer:offer上有,第一次学费一般是交一个学期的,请仔细看offer。不止是要清楚第一次交了多少钱,还要清楚每年多少学费,整个课程多少学费,要清楚学费不包含书费和其他费用。

    Question:去澳大利亚后住哪?都安排好了吗?知道澳大利亚的房租和餐费每个月大概花销吗?

    Answer:澳大利亚每年政府规定的生活费是18610澳币,包括一切生活费用足够。回答时可以说寄宿家庭或者租房,不一定要给出确切位置。每周的房租根据地理位置不等,悉尼地区租房每周大概在 130刀-400刀 均有。餐费如果自己做饭每周大概可以控制在80-200之间。如果在外面,每顿应该在8-20 之间。

    Question:学完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Answer:请千万不要说移民或者留下来工作,说回国就可以了。但不要只是简单的说要回国,而是要大概分析一下所学专业如何在国内给你带来竞争力,要准备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Question:国内也有这个专业开设,花费更加低廉,为什么不在国内学习?

    Answer:这个是常见的诱导性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千万不要说什么钱不是问题,我就是有钱之类的答案。

    可以从国内硬件,软件来说,也可以说国内的语言环境,学校排名,教学理念和配套设施不如国外。

    Question:你了解你将去学的这个行业在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情况吗? 以采矿为例, 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比较好的采矿公司吗?中国呢?你知道采矿需要具备什么基本技能吗?

    Answer:如果问到这样变态的问题,那你就要小心了,这就是已经对你怀疑了,这属于电话调查里最难的环节,所以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这样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你要学什么,你就在bing或Google里输入查询(最好不要百度),比如采矿,你就输入澳大利亚采矿公司,澳大利亚采矿情况等等,了解这个行业在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情况,然后自己用笔记本记一下,随身携带。

    四. 对于留学生父母和资助人的调查

    这块其实在电话调查里不会问到很多,除非你的风险已经比较大了。比如福清的case。不过还是需要准备一下,好好回答。

    Question:父母(资助人)名字?联系电话?自己查

    Answer:这个你比谁都清楚

    Question:父母(资助人)给你准备了多少钱的担保金?都从事什么工作?

    Answer:一般不会问这个,而且担保金不需要真的去存,但是一旦问到一定要说存了,他们不会去查。一般2年的课程存50- 70万人民币即可,存在哪个银行也要对好口供,存的时间请说3个月以上,定期的。(请好好计算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保险+来回机票的总和)

    Question:父母(资助人)单位名称?单位地址?

    Answer:自己问父母,详细一点

    Question:父母(资助人)年收入多少?

    Answer:一个家庭年收入在20-25万人民币即可

    Question:父母接到电话后,可能会问:请问您是某某某的谁谁谁?你是不是在某某公司就职?申请人以后留学计划?

    Answer:所以记住也给你爸妈进行一个简单的培训

  • 关于在爱尔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留学、工作、移民情况介绍

    用数据说话:华人在爱尔兰工作遇到玻璃天花板? 8月7 号更新欧洲社会问题 & 8月8 号欧洲留学,工作,移民的个人建议。

    背景:
    楼主软件攻城狮一只,中国本科毕业后工作四年,当过某世界级软件巨头的销售半年,之后觉得不喜欢销售,加入一创业公司回归码农,升级很快,一年后当技术顾问,最后一年被提拔为项目经理。和很多国内外软件厂商合作过,工作过程中发现国外软件商的技术管理比较规范,自己公司次之(毕竟与国外软件商长期合作,没学到精髓也学到皮毛),国内软件商普遍较混乱(BAT的技术管理还是很不错的)。合同到期后放弃老总的诱惑,毅然出国到爱尔兰,这个被称为欧洲硅谷的好地方读硕士,深入学习资本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管理方法。读书连工作到现在两年,收获丰富,感触良多,但总觉得玻璃门和玻璃天花板一直就在自己附近,深感郁闷。在下周就回国发展之际,调查一下在这边IT和通讯行业的华人的发展状况。让大家有个参考。另,在我找工作时遇到的一大堆困难,以及印度人在欧美相对华人都能取得较大成功,也可能间接体现在这个调查里吧。

    研究开始:
    昨晚闲来无事,利用领英搜索,粗略调查在爱尔兰从事IT和通讯行业的华人有多少能成为低,中,高管理层。这是一个非正式调查,调查方法可能不严谨,请勿钻牛角尖。

    调查方法:
    搜索关键词输入姓氏拼音(百家姓排名前100的姓氏,同音的也只搜索一遍,如“吴”和“伍”都在同一个搜索中),搜索在爱尔兰IT和通讯业工作的华人,刨除学生党和自主创业人士,计算各级别经理占总人数百分比。

    结果:
    调查样本华人576人,经理人数36人,占比6.25%,爱尔兰IT和通讯业经理级别人数(包括华人和外国人,搜索关键词“manager”)35483人,华人占比0.1%。华人经理们,其中总监1人,但却是小公司的财务总监,销售领队一人,是个bbc港人(使用粤语拼音),其余均为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开发领队,其中高级项目经理1人。更正一个数据:中层管理算有3人,一位架构师领队,一位EMEA供应商经理,和上面提到的高级项目经理,占华人比例0.52%,占经理总人数0.008%。高层领导除自主创业的4人,没有华人。其余华人绝大部分人为软件工程师和高级软件工程师,有不足10人的软件架构师,4人为业务分析师或需求分析师,售前1人(bbc)。

    结论:
    对华人的玻璃天花板是存在的。如果要升职,就必须付出比外国人印度人多至少一倍的努力,比他们优秀至少一倍。另外,必须改变自己的中国式思维方式,融入西方社会和文化(锻炼好英语,多交朋友,虽然和外国人多是表面朋友,很难交心,但至少要在工作上沟通顺畅,还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西式思维(但不代表就要丢弃中国文化啊!所以我很讨厌那些鄙视和贬低中国,舔着个逼脸亲过去外国人那里的移民和2,3代香蕉人!你可以不喜欢政府,但中国这个名词并不是政府,而是土地,人民,文化,风俗,历史,礼仪,美食,等等!毕竟你长着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外国人对你还是多少有些顾虑的。而丢掉自己传统而心甘情愿当小丑和狗的,外国人也不会把你当人看。)

    题外话:
    最可惜的是两个国内高级项目经理,到爱尔兰后连炖两级冬菇变成高级工程师,一干就是十几年。当然,人各有志,可能他们认为能安静地醉心于代码不受外界干扰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呢!但我就做不到啦,如果他们就是我的未来,那这个生活真的比纯净水还平淡。至于我嘛,家里还有老妈要照顾,自己已在中国工作4年,中式思维很难改变,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己也不想改变,在这里除了码农就真的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尤其是业务分析,需求分析,售前,实施等要直接面对客户的),要当项目经理就更难啦,不如趁早归去。

    至于印度人的成功(Google CEO,微软CEO,百事CEO,等等,以及IT公司放眼过去一大片的印度人,还有很多的高中低层领导,公司内充斥的咖喱味),是他们努力和团结的结果(有人说他们懒,那是一部分,勤奋好学的那些,8点上班,6点下班,下班后自己还在家加班的都有)。由于被英国殖民过,英语和贴近西方文化是他们先天的优势(虽然口音很重,但习惯后都能听懂),努力之余善于拍马屁和推销自己,然后就升职了。升职后大肆结党营私招印度人,然后一群印度人捧一个人上中层,到中层后继续徇私提拔印度人和招聘印度人。大家继续齐心协力把他推上高层,至此,公司内的印度人已经完成侵占。而华人多数在单打独斗,每年年底review,如果你不是特别优秀,光芒可以盖过团队其他人,你说印度人或外国人上司是提拔一个华人呢还是提拔一个印度人呢?当然,印度人之间也有互相拆台的。但拆台失败的一方多数会被赶出公司,连同他的党羽。然后成功一方就可以再招收自己的小弟进来,继续巩固势力。

    2016年8月7日更新:

    补充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欧洲的社会问题,对照中国现有的问题,大家看看你能忍受哪边的?然后再决定移民欧洲还是美国还是留在国内。以下只是我的个人感受和见解,会有错漏,欢迎指出,我会再详细调查后订正。

    一. 关于歧视问题:
    种族歧视写入了法律,所以大家是不会明摆着说出来的,但有隐性歧视甚至无视。我在街上只被骂过三次“chink”,两次是熊孩子,一次是中学生,但也可以感受到一些当地人的想法,毕竟童言无忌。中高阶层的人一般会选择隐性歧视或无视,即使见面也是一句“How are you?”和几句寒暄。在求职的时候,还有姓名歧视,这个在美国和爱尔兰都有社会研究和论文,还有数据支持。也简单说说姓名歧视,就是简历上出现的是中国拼音而不是白人姓名,招聘系统会自动把中国人优先级下降,或者HR手动把中国人先放到一边,在白人无更好选择时才轮到中国人。所以应该有国外的兄弟和我有同样的遭遇吧,投了100份简历,之后可怜的4,5个能有正面的邮件回复或电话面试。电话面试之后,就只剩下1,2个能直接面试,基本就倒在需要工签或未来需要工签这个槛上。

    the girlfriend experience 2

    二. 欧洲政治正确的言论自由:
    由于欧洲贯彻政治正确:绝对公平和绝对平等,所以一切政治不正确的言论,种族歧视的言论都是会受到打压和惩罚的。就比如,绿绿就很好地利用种族歧视和政治正确在欧洲玩得风生水起,连白人都忌讳三分。就像很多绿绿的偷,砸,抢,奸,最后只要没有搞出人命,媒体都会噤声,政府代为补偿受害人。

    三. 欧洲高福利养懒人:
    中国人都很羡慕欧洲的高福利,其实我也羡慕。但这种大锅饭型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剪有钱人和中产阶级羊毛补贴穷人,真的能这样维持下去吗?我的答案是不能。之前欧洲经济好,企业效益好,工作的人多,消费多,纳税多,政府收入高,拿救济的人少,福利系统良性发展,当然多养些懒人和难民也没问题。但近年经济危机,欧洲经济大不如前,企业效益差和裁员,失业率高,工作的人少了,拿救济的人多了,政府收入大减但福利支出大增,怎么办?加税?企业会倒闭或迁走。减福利?选民对高福利就像吸食鸦片一样,已经上瘾,没有一个政党敢跟选票作对的,所以多数政党一条黑路走到死。西班牙和希腊就是例子。意大利想改革,年底公投,可以拭目以待。

    上面的福利好像道理太多,我就举一个鲜活的例子吧。我楼下的msl夫妇,是公民,有5个未成年子女。夫妇无业,每周能从政府那里各领到188欧的救济,一个月下来两夫妇就1504欧;5个小孩都未成年,每个每月有140欧补助,他们能领到700欧一个月。房租有政府补贴,所以他们家庭每月的收入是2204欧,孩子读公立学校,只需要付书费和校服费。至于我啊,loser一个啊,到手就跟他们差不多,但房租我要自己出,所以我的收入没他们高。the girlfriend experience 1

    为什么我要突出msl呢?因为之前和现在涌入很多的廉价劳动力和难民都已经在本地落地生根,然后很少人去工作,就靠生育来挣福利,女性怀孕时期还能每周从政府多领230欧的补贴。所以说他们用子宫攻陷欧洲,一点也不假。

    四.欧洲官僚主义,制度僵化
    这个我只是在每年续签证的时候需要排长队还要付高额费用中体验。我要说的是一位爱尔兰本地博士师兄的体验,他和我是比较好的朋友。这位热血青年工作过两三年才读博士,比我早大半年毕业。他有很多点子在欧洲都没大规模发展,所以想在毕业后创业打拼。谁知那些繁琐的手续和僵化的制度,以及政府部门刻板的作风,让他心灰意冷。一般有钱人是聘用律师解决这些问题的,而他一个年轻人,哪有钱请得起律师啊?最后只能放弃(如果他成功创业,我就不用找工作找得这么痛苦)。最近和他联络,他已经在美帝湾区打拼了。他还说:将来可能在美帝创业,然后反攻欧洲。

    tai

    五. 欧洲创新乏力,人才流失
    我以自己所在的软件和互联网行业为例吧。很多美帝IT公司选择在爱尔兰建立欧洲总部,就是看中这里的税比欧洲其他国家便宜。但好景不长,欧盟和欧盟各国都在找借口罚他们,如英法著名的“Google税“,专门惩罚那些在欧洲低税国家建立分公司然后把产品和服务卖到高税欧洲国家的公司。而且欧洲在招聘和炒人方面成本很高,加班少且加班费重(据我在美帝打工的朋友说,他是年薪制,加班没加班费,忙时也要干到半夜,还好这种情况每年就几次,多数忙到7点可以下班)。工会保护员工福利不受剥削,动不动就鼓励罢工(法国尤其严重),工作中的人都养懒了,还有心思工作吗?

    所以在欧洲创业是很艰苦的,尤其在互联网这种需要烧钱的行业。欧洲的投资者很保守,很多都不会愿意承担风险,他们大多只愿意投资那些有确定回报的行业。而企业的保守也帮助了美帝的软件和互联网公司,他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就如ERP系统,SAP,微软,Oracle这些巨头是首选,其次是Sage,QAD,Epicor等的二线。欧洲自主创业品牌,除非是很特殊的行业ERP,否则就在夹缝中挣扎。另一个原因,欧洲市场很少还语言多样,各国的法律制度也不同。像德国,法国,英国,就要翻译成三种语言,要本地化,还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销售和使用。这三个国家是大国,市场大,投资可期。像比利时,芬兰,瑞典这些国家,市场小,投资回报不成比例,自然阻力重重。

    所以欧洲在软件和互联网创新上已经大大落后美帝和中国。除了SAP等老巨头,荷兰的宾客,英国的天巡,德国的Spotify,欧洲已经没有多少能拿出手的公司。欧洲的一流人才也被美帝给拐走了。高赋税,小市场和人才流失,造成了欧洲现在的尴尬局面——美帝的数字殖民地。

    补充:医疗服务
    欧洲的医疗服务很好很发达,但和东方国家的医疗服务有分别(很不幸,之前去泰国旅行,被迫享受了一次,和中国的医疗服务很像)。我只说爱尔兰的情况。在爱尔兰除了基本纳税,另一项重要支出的就是购买医疗保险(有的公司会把各类保险加入额外福利包中)。医疗保险有很多公司,很多种类。其中牙医是独立的,而且比较贵,如果不想破费的话,好好爱护牙齿。公立医院看病的话,基本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都能报销(我还没找到不能报的公司)。但公立医院需要提前预约,还要排队,看病不是很方便。这就有国内经常看到的一种吐槽,在国外公立医院看病,血都流干了,还没轮到我吗!?私立诊所有很多,总有一家在你家附近,十分方便。但看病的时候,请带上保险公司的保单(因为我老是忘记保险公司名字),看这家私家诊所是否和你的保险公司合作哦,否则不能报销的话,费用很很很惊人哦。一般来说发烧感冒,腹泻肚痛等小病,去最基础的诊所就可以。如果医生觉得你病得不轻,需要更专业的诊治,他会介绍你去专业诊所找某某医生(这人估计是他的亲戚或朋友!猜的,开玩笑。)。如果专业医生都认为严重,会立即开单叫你去更好更专业的私立医院,或公立大医院就诊,这个时候就可以获得最及时的诊治,不用排队啦。至于报销比例,我的保险只报80%(难道我被坑了!?),所以我一直都坚持锻炼,一直不让自己生病。
    2016年8月8日更新:

    到欧洲读书,工作,或移民的建议:

    一. 读书的话欧洲的学术还是世界先进的,有机会一定要来尝试,感受一下多国文化的熏陶和碰撞,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学技术的可以从图书馆和Google畅通无阻地搜索到各种资源,可以为你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选学校的时候尽量选能在TIMES或QS上能查到的大学,越靠前越好,毕竟都是名牌。

    二. 工作的话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困难,尤其是一开始的职业落差和较低收入(大牛神可以直接拿高薪,请无视)。有国外工作经验的话,在国内估计有一定用处,但不要期望太高。

    三. 古人诚不欺我。生活上要有强大的内心忍受各种孤单寂寞冷,和白人交朋友不难,但基本不交心,非我族裔其心必异嘛。所以交际圈很多时候还是和中国人一起,人以群分嘛。但工作后各有各忙,各有各家庭,所以聚的时间还是很少。而且在外漂泊久了的人内心都比较冷,可能是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或一家人,很多都很少主动交新朋友了。

    四. 移民的话,不是太赞成,特别是爱尔兰。因为如果你想先拿长居,永居或国籍再回国照顾父母,直到他们百年归老再回爱尔兰的话,这个计划是行不通的!行不通!所以请一定要在爱尔兰居住到老,平时拼点年假常回家看看。请看下图就知道为什么:

    五. 如果移民,小孩教育问题是一定要考虑的。先说基础教育:别羡慕那些公立学校,虽然不多少钱,但教育质量参差。好的公立就几家,但学区房无论租金还是房价都很要命,工薪一族即使双方都工作还是颇为吃力的。私立平均比公立好,但学费也是不便宜,还需要点关系才能进。我查过最好的那个私立,国际生18000欧一年,爱尔兰本地生17000欧一年,这酸爽!但人家大学升学率86%,实行小班精英教育,这也是人家的资本。

    六. 最后说说福利。不要妄想留下来蹭福利了。我现在没享受到,即使留下也是几年后才能享受。但按照现在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这种高福利必然破产。只怕福利还没享受到,就已经取消一大片。爱尔兰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比12%,算是欧洲最好之一。德国法国老龄人口占比近20%,福利支出巨大。而且他们政治参与度高,各政党为上台定必讨好这些老人家。本土白人生育率低,msl生育率达到2.85,欧罗巴斯坦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梦。加上经济危机,高失业率,人才流失,企业效益差等等因素,都决定这个大锅饭2.0版不可持续。

    最后的总结:
    到欧洲旅游,读书,工作都是很不错的经历,值得尝试,但要注意人身安全,远离绿绿。但要移民请三思,付出很多,但很多好处不一定能落到你身上,还要承受歧视。为下一代,你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赚钱,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他们自身也要比当地人努力,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欧洲的未来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如经济继续疲软,欧盟可能会解体;欧罗巴斯坦屹立于西方,小孩只能读经书;欧洲极右复辟,开始大规模排外。但无论哪一个结果,对属于少数族裔的华人来说,都不是好事。

    公知和媒体的误导成分太多,无论国内外,要么捧到天上,要么踩到地底。中肯说话的太少,搏眼球的太多。中国的月亮有圆的地方,也有缺的地方和消失的地方。西方的月亮也不是都圆的,同样也有缺和无的地方。作为中国人,应该学会的不是书本的洗脑思维方式,也不完全是西方的方式,而是属于自己的一套辩证思维,懂得分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对我有利,什么对我有害。

    欧洲适合清心寡欲,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的人。如果你的家人和孩子都一样,那不要犹豫,一起过来吧。一家人在欧洲过点小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如果你有雄心壮志,想要一飞冲天,欧洲不一定适合你,要么你就要非常非常非常优秀。

    来了两年,觉得自己提升最大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努力寻找真相,辩证看待事物的好与坏,做事趋吉避凶,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放手去做。不论成败,至少我尝试了,所以我不后悔!也与论坛的各位共勉:不要让自己后悔,条件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大胆做你想做吧!

    Goodbye~~~Ireland!! And, European Union is a sinking ship!!

  • 加拿大中国富豪周天宇TIan Yu Zhou是谁?周天宇照片家庭背景个人资料

    据外媒报道,中国富豪在加拿大出手阔绰已经成为当地媒体常常报道的事情之一,今年早些时候,在温哥华最贵房产榜上排名第16的一座豪宅,以3110万加 元(约1.5亿人民币)的高价被一名中国“学生”收入囊中,创下2016年温哥华豪宅成交纪录。这座豪宅占地1.7英亩(约6879平方米),面积 14663平方英尺(约1356平方米),拥有5间卧室和8间浴室,从资料照片看来,装修也十分豪华精致。

    据称,买主资料的职业一栏中简简单单地填着“学生”,购买的这座房子却堪称温哥华最贵,让人难以置信。除了多个卧室、浴室,3层豪宅还包含景观游泳池、剧院,房子周围看得到史丹利公园和北岸海景,视野极好。 (更多…)

  • 人在国外需要注意什么?掰一掰我出国留学就业经历

    掰一掰我的留学从业见解(纯文字手打,希望写成系列贴,无广告)

    小弟不才混迹留学行业俩年左右,最近刚刚离职,也闲下来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潜水社区多年,仍然是新手上路,首次发帖,希望各位看客老爷们多多拍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