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说

  • 《一句顶一万句》 遇见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不易 

    一、读刘震云作品《一句顶一万句》

    每晚9点~23点,读书时间。刷了10天,20来个小时,读完了。

    读完上半部,5岁女孩子巧玲丢了,揪着人心。 但是还么有感觉到“一句顶一万句”这个名字的含义。

    上半部,人物比较杂,故事有些乱,各个行业人物刻画不是很细微:主人公找工作、迁徙、流浪。

    下半部,一下子就写到了巧玲的儿子的事情,和第一部时间对比过了50年,非常具有年代感:主人公感情纠葛、寻找心安。

    看完全书,就一句感慨:一句顶一万句!

    二、为什么说《一句顶一万句》 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独》,别名叫《一百年的孤寂》。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本书,名气特别大,很多人都推荐,好像你,你没有用心看过,还真不行。我也人从众,尝试过3~4次,每次都是看几十页,苦涩无味,很难有同频的阅读多巴胺体验:复杂的地名、难叫的人名、魔幻的故事情节、不知所云的人物关系、时间线索。

    我就放弃了《百年孤独》小说。

    2024年春节,读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一句顶一万句》,静下心大约读上10来页,你就很容易感觉到快乐,可以入戏了继续读了。这两本书:

    1. 横跨近100年的时间
    2. 人物关系复杂,有家族、有朋、有敌、有爱人
    3. 有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的人物故事,你感觉你在和人物一起吃喝拉撒、过日子、一起坐一起拉家常聊天。

    总之,值得再刷的好书,推荐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吧。

    三、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人和人,能聊到一起,这个太关键了。

    有句粗俗的话说:“恋人,不是在亲嘴就是在吵架。”

    好话,说了,还是好话,彼此可以感觉到快乐。

    坏话,说了,还是坏话,彼此可以感觉到快乐。

    “寻找一个可以说的上话的人”, 在100年前,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啥爱好: 读书、写字、爱好等。 那个时候,又没有电视机、APP、短视频消磨时间。 人和人的距离,方圆10km,就是一个小世界。

    2024年,人和人的距离,可以千里之间:聊得来、电话、视频、语音。 加之超级方便的物流,可以极大方便生活需求和爱好。

    乍一看,100年前的人,孤独? 乍一看,2024年的人,不孤独?

    其实,都一样,有人,就有江湖,人的沟通需求、心生诉求是一样的。要不然,目前通信软件咋这么火爆呢: 微信、Facebook、Twitter、Zhihu等。

    中年了,夫妻基本都超过10年,心得就是不要老吵架,至少维持半个月太平岁月,这样的日子,才有嚼头。

    两人,吵架,你输了,就输了。

    两人,吵架,你赢了,还是输了。

    也是俗理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

    1. 人和人:求同存异、保持边界。

      人有时候,比较奇怪,可以谅解一个路人,但是对家人却很苛刻、吹毛求疵。

      核心问题是距离太近了,不是不好,而是太近了,所以才会有矛盾。

    2. 人和人,核心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价值观。

      对自己,有规划。

      对别人,降低50%期望值,日子会好过很多。

     

    四《一句顶一万句》人生苦短!遇见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不易。

    1.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2.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3. 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4. 同样一句话,两种说法,她拣的是好听的那一面,坏话也让她说成了好话;同样一句话,两种说法,她拣的是难听的那一面,好话也让她说成了坏话。
    5. 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6. 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7. 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
    8.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的一部重要作品,分为《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两部。小说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家庭之间的纷争,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历程。

      上部“出延津记”主要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名叫吴摩西的孤独无助的农民,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不得不走出延津。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失去了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巧玲,这也使得他的人生之旅更加艰难与孤独。

      下部“回延津记”则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的故事。同样是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牛爱国走向延津。这种一来一回的叙事结构,既呼应了上部的故事,又展现了家族命运的轮回与变迁。

      整部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与人与人能否对上话、对的话能否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这种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深度探讨,使得小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一句顶一万句》 简介与评价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的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性挣扎的世界。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故事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出延津记”主要描述了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名叫吴摩西的农民的生活。吴摩西是一个孤独无助的人,他的妻子与人私奔,让他倍感失落和无助。在寻找妻子的过程中,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延津,踏上了一段充满艰辛和未知的旅程。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同样孤独的赶车人老汪、为了爱情而私奔的银匠老蒋和他的女儿巧玲等。这些人物各具特色,他们与吴摩西之间发生了许多交织的故事。

    其中,吴摩西与巧玲之间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巧玲是吴摩西的养女,她聪明伶俐,与吴摩西能够“说得上话”。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巧玲也离开了吴摩西,这使得他的人生之旅更加艰难与孤独。这一部分的情节设计巧妙,通过展现吴摩西与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下部“回延津记”则继续讲述了吴摩西和巧玲的故事,但视角转向了巧玲的儿子牛爱国。牛爱国同样面临着与妻子之间的情感问题,他不得不走出家乡,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慰藉。在寻找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物和情节都与上部的故事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

    牛爱国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深刻的人性探讨。他面临的困境和选择都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关。他试图通过与人交流来寻找答案,但却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是如此之深。这种对沟通的探讨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除了主要人物的故事线,小说中还穿插了许多其他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与主要人物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他们的存在却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与主要人物的故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整部小说的语言平实而富有力量,刘震云用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他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体验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他也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关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在主题上,《一句顶一万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小说中的人物都在寻找能够与自己“说得上话”的人,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往往无法找到真正能够与自己沟通的人,这使得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对沟通的探讨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提醒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一句顶一万句》还通过描绘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挣扎。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村,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他们必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命运,也反映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深刻而富有内涵的作品。它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通过对《一句顶一万句》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刘震云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和对于社会的关注是如此的深刻和独到。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性挣扎的世界。这个世界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境,但也充满了希望和温暖。正如小说中所说,“一句顶一万句”,有时候,一句真挚的话语就能够化解所有的矛盾和隔阂,让我们重新找到与他人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被各种琐事和纷扰所包围,很难有时间去真正倾听和理解他人。然而,《一句顶一万句》却提醒我们,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是建立人际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当我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他人时,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让彼此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和慰藉。

    所以说《一句顶一万句》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社会和沟通的哲学思考。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能够与我们“说得上话”的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值得每一个读者去品味和思考的作品。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阅读的乐趣和享受,更能够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六、《一句顶一万句》小说改编电影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是由西老庄影业等出品的剧情片,由刘震云编剧,刘雨霖执导,毛孩、李倩、刘蓓、范伟领衔主演。该片于2016年11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改编自刘震云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牛爱国在怀疑老婆劈腿后,开始跟踪求证,并深陷一场内心之争的故事。电影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节铺陈,展现了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坚持。

    导演刘雨霖以冷静客观的镜头语言,将原著中的情感深度和人性复杂性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员们的表演也十分出色,毛孩、李倩等主演都将角色的内心世界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总的来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出色的演员表演,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感悟人性。

  • 《宁安如梦》及原著《坤宁》:论重生文的趣味所在

    昨天看完了《宁安如梦》,感觉很不错,原著《坤宁》若干年前也浏览过,但我真的是不爱看权谋,当时没看下去。这个戏属于流行小说的重生文,这个体裁近几年非常火,不仅在国内,还包括年初的大热日剧《重启人生》。所以我们在看重生文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

    人类是一种困于线性时间的可怜的低等生物,现在的技术令你没办法超越光速抵达未来,更没办法回到过去。于是,线性时间里存在的问题给重生文让渡出一定的趣味空间。

    在叙事上,因为线性,所以时间的前后,即相关,很容易被写成因果关系。很多现实主义的因果叙事,越看越枯燥无味就出于此,太阳下面无新事,即这个故事里的因果关系我们好像在以前的许多里面看过类似的。严肃的现代主义的写作、画作比如乔伊斯、毕加索,打破时间的因果,使之片段、块状,令人没办法得出因果关系。在流行小说里同样地,重生,打破一个线性叙事,让时间重来即再加一层叙事,并令重生者在三个时间维度里叙事,过去、现在、未来,强度很高,读起来比单层的线性叙事有意思多了。

     

     

    线性时间里的冲突是悔恨,“我当时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一般的叙事没办法解决这种冲突,悔恨到了最后要么是大彻大悟,比如今年的《漫长的季节》,要么是就这样吧,比如《狂飙》。重生文的最大乐趣就是看人物如何有意识地解决问题,并在最后迎来大团圆,名副其实的爽文。由于悔恨,于是人物的性格也会有意识地变化,并且看到以前没注意到的线索,使叙事上呈现出探案小说的趣味。

     

    重生文的流行部分表明,人们没法对当下的主流因果叙事表示满意,比如说自律导致成功、努力带来幸福之类的,这些因果叙事里的破绽实在是太大。一些抵抗性质的叙事,比如重生文《宁安如梦》、比如悲观的现实主义的《漫长的季节》这种估计会越来越多。

  • 姚鄂梅小说集《家庭生活》PDF/EPUB/MOBI/TXT 电子下载

    看到微博上有个博主在看姚鄂梅的小说集《家庭生活》,里面的故事听起来很狗血,于是找出来看了一下,极易读,狗血倒还是其次,这位作者的视角非常当代的即时性,蛮值得看两眼。

     

    中国的当代知名男女作家比如贾平凹王安忆,他们即便写到了现在,视线还是停留在某个过去的中国,以小见大,一个人物的遭遇往往影射中国某个时期的状态,读起来像读历史书。他们也写小人物,但是多半在搞象征、影射、扭曲,那些人物就不太像日常生活里的人。更年轻一点的东北的双雪涛班宇,你一看,哇塞,他们在搞文学,直白点讲,就是把小说按诗歌的感觉写。姚鄂梅缺一些以小见大,也缺点诗歌感,但她胜在一种新闻的纪实性,也就是把视线牢牢地放在当下的紧张上。

     

    作为女作家,她主要关注以下三个变量的复杂关系:生育、经济和女性自尊。更常见一点的爱情与命运则是这种复杂关系的起点:你由于谈了场不该谈的恋爱,进而与另一个人产生关联,进而怀孕生育或堕胎或被抛弃,进而你在这个社会上的经济角色要发生变化,你的自尊与自我认识也随之巨变。我说得很简单,但她在写这四个故事的时候非常巧妙。

     

    姚鄂梅写得最深刻的是,里面的女性角色全都有固定工作,没有一个人物简单地由于经济和自我贬低的缘故堕落到最容易写的皮肉行业里。但这类工作全是医院清洁工、书店收银员,也就是disposable work,即随时可被取代的单调的使人麻木的毫无创造性的工作。事实上,如果你观察四周,大部分女性的确被迫从事这类工作,看着非常感同身受。对应的,如果从事这种工作,表明你可能是城市外来人口或者城市底层平民,在住房空间上是存在问题的:功能不足的斗室,因而更不存在任何的愉快感。

     

    生育,她在部分表明母爱的神奇后,大部分依然在写经济关系,生育即reproduction, 带来的不仅仅是个生命,它需要你提供它成长的一切生产资料,从住房到营养到父母的关爱到学习过程中的补习费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人从事的是disposable work,她的伴侣大概率也是这类不稳定的工作类型,那么他们生活的变数会使生活资料的供给上缺乏稳定性,生活犹如巨浪上行小舟,颠簸不已。

     

    反正这里面的四个故事写得有点意思,两小时能飞速看完,而且她写的人物很有反弹的生命力,看完后不会太感到悲剧的迷茫感。

     

    姚鄂梅小说集《家庭生活》PDF/EPUB/MOBI/TXT 电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4dQxKclsewBESRerRRA_A 提取码: 102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家庭生活》

    作者: 姚鄂梅

    格式:EPUB/AZW3/MOBI/PDF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2-1
    页数: 260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编辑推荐

    ★汪曾祺文学奖得主姚鄂梅全新著作

    ★收录中篇小说四篇

    ★生活是一趟无解的旅程,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反复

     

    内容简介
    《家庭生活》收录姚鄂梅新近创作的中篇小说四篇,分别是《柜中骷髅》《基因的秘密》《外婆要来了》《游刃有余》。家庭是文学书写中的一个主题,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书写家庭生活,语言朴素,生活是一趟无解的旅程,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反复。《柜中骷髅》借由“小三”的视角重新审视婚姻关系,《基因的秘密》探究的是噩运如何代际传承,挥之不去?《外婆要来了》将亲密关系放置在血缘关系中进行考量。《游刃有余》讲述善良如何把一个殷实的家庭拖入绝境,导致这个家庭展开了一段困窘又哭笑不得的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姚鄂梅,女,湖北宜都人。曾获汪曾祺文学奖、《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上海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优秀作品奖,有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德文、日文、韩文等文字。

    目录:

    基因的秘密
    外婆要来了
    柜中骷髅
    风吹不进小魏的家
    破窗而入的树
    风中的感叹号
    六张篾席大的房间
    辣椒酱与避孕套
    滨江公园里长风浩荡
    一场暴雨
    耳边的风
    夜风中,黑暗中
    伸进房间的树枝停止了生长
    从葱茏到枯黄
    风停的日子
    三个月以后的柳絮和风
    游刃有余

  • 本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地平线》:风花雪月的现实地点

    昨天看了本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地平线》,简单来说,就是某个时间点你我偶然相交,但你我之前的轨迹太过不同,所以必然在这个点走失。莫迪亚诺还特别喜欢标识巴黎的各个点,比如男女主相遇就在歌剧院广场附近的地铁站。

    当然只要看两三本法国小说,不管巴尔扎克福楼拜的,还是现代的,你就能记住巴黎各个区的地标。这种地图订图钉的写法,一是为了表现阶级与职业,比如住在蒙马特可能是波西米亚的艺术家,二是巴黎这地方的城市化的进程之快速,生活的资产阶级的消费的分区,比如你在布洛涅森林一带过周末过夏天,而在荣军院一带读贵族男校,三是法国人特别地喜欢写暧昧的时候散步,地标能够清晰地告诉读者,他们到底为了心动走了多久。

     

    这种写法你看法国小说时很开心,因为顺便等于在巴黎搞了个脑内旅游。但这种细致标记各个城市地标的写法适不适合其他地方?前天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推荐了一个催泪的纯爱网文,武汉背景,看了三分之一默默退了出来。不是写得不感人,而是里面一个非常浪漫的场景就明确设置在我们本科宿舍三分钟步行距离的地方,其他的风花雪月则在街道口、八一路、宝通寺甚至岳家嘴。

     

    不是不相信我宿舍三分钟外的电影场能在周五的黑漆漆的晚上发生点浪漫的事情,而是难以把这个熟悉的地方与我的当时的身边的日常的天天在按部就班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他们是那么地日常,想不出这里面有任何的惊天动地的狗血爱情。另外的问题是,法国严肃小说们,浪漫/爱情只是一个小的环节,社会的历史的问题才是这里面的关键,比如《地平线》里的骚扰女主的一个男的,地标能告诉我们这个男的到底丧心病狂到了何种地步,能让女主躲在巴黎的一个犄角旮旯的位置。

     

     

    纯爱的故事我能催眠般的看下去的一个前提是,天啊,它千万不要在我任何一个熟悉的地方,架空,全然地架空时间和地点才能让我看进去一个现实里决然不可能的惊天动地的你死我活的爱情。

  • 长篇小说未来要消失的,最早消失是通俗女性言情小说

    最近几天晚睡早醒,主要是睡前无聊,连着三晚在晋江上点开言情小说。全都是十二点半左右看到第十章还可以,到了一点半到了二十几章还凑合,并且还花钱看的,到了两点半越看越不是滋味,但前期沉没的钱和时间让我继续,到了三点半,在无语的懊悔中进入睡眠状态,早上八点半在空调的冷冻中冻醒。

    这几本小说都是成名已久的老作者写的,文笔、格调实际上都没有问题。但为什么越看越无趣?

    言情小说,言情,即天真的动心、清澈的愚蠢,你不天真没法心动,你不清澈的愚蠢不可能花时间大谈恋爱。但这些老作者们,年纪已经到了没法愚蠢的阶段,并且大部分都结了婚,生了孩子。她们实际上不太相信也没有能力写那种宿命的心动了,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主角受任何情感上的伤害。

    于是,这些老作者们开始写女主搞事业,这些作者不约而同地把时空设置在了一个架空的古代,因为现实大家也看不到什么对女性利好的因素,并且现实的空间确实不利于作者对读者进行催眠。但架空的古代,如果不改变大的设置,作者们只能写女版男装的太子和颇有军事天才的将军夫人,也就是女主还在持续地给男主打下手,并且在后者的权力的辖制中。也就是说,即便这些作者开始写一个女强人,这类女强人依然在女强的过程中没法像男频小说那样通关顺利,大概率不可能是金庸张无忌那样的人物。

     

    也就是说,现在的很多女性言情作者实际上已经把一个很明显的写作困境给展露出来:她们没法写女性的爱情,女性的心动在这些作者看来是天真的、降智的、给自身带来损耗的,但她们又没法构建一个女性真的顺畅在事业、自身成长上颇有建树的故事,因为现实缺乏这样的案例。于是她们的小说就看得人很不是滋味,她们退回不到女性的那种憧憬爱情的天真上,她们再前进一步可能是现实主义的女性小说,但她们卡在中间。

    小说,长篇小说未来是肯定要消失的,但最早消失的应该是通俗的女性的言情小说,这种体裁已经越来越无法与作者、现实、读者相融洽,是一种已经畸形的写作。

  • 晋江免费小说《伪造淑女》法拉栗著,高岭之花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正经事越多越急,游戏越好玩,小说越好看。最近看了几个言情小说,居然一个踩雷的都没有,以前恨不得看十本九本是垃圾。标题里的这个《伪造淑女》就很好,晋江免费,作者法拉栗。

    这个故事简单讲,就是我们喜爱的高岭之花为爱发狂。但写的好的主要原因,是这位作者非一般地将如今这个商品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内涵渗透在这个小说的每一页,现实透顶。于是,现实夹着浪漫,双重的真,我看了不禁竖起大拇指,太他妈会写了。不大型剧透,写个这个故事的开头与些许片段。

     

    高岭之花什么意思?

    “高岭之花”原指高高的山岭上的花,现在用来比喻那种只能远观、无法触及的东西,即只能憧憬、但是对自己而言遥不可及的东西。“高岭之花”一词来源于日本,在日语中该词是指够不着、达不到的东西,常用来形容昂贵的东西和美人。

    而现在,“高岭之花”常被用于耽美术语。在有“美少年崇拜情结”的日本,日本战国文化对于“武士道”忠诚衍生,武士道中有一条提及“武士之于武士的爱要唯一,一个武士有权利以背叛者的鲜血洗净崇高的武士爱所受到的玷污。”

    高岭之花什么意思 高岭之花是什么意思

    大概意思是:男人要对男人专一,背叛男人的下场是要付出生命,因为男人之间的爱是赌上武士的尊严的高尚爱。“高岭之花”正是对于既是剑道高手又是美少年的武士的专称。

    高岭之花什么意思 高岭之花是什么意思

    《高岭之花》是日本电视台出品的爱情剧,该剧讲述了高贵的花道家月岛桃与平凡的自行车店主直人这一对外貌、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男女,克服世俗观念和内心的阴影真诚相爱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写一个私生女被富人爹找回来。这个私生女的想法是,我要装,我要享受这个钱带来的好日子,我以前的日子太惨了,结婚无非商品交换;在这个真爱成谜的时代里,嫁个有钱人好过不结婚或者与穷人结婚。这个爹的想法是,这个便宜女儿,我可以当作商品用在婚姻市场上,反正别人要娶的是我女儿,又没说私生女不行,我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她更有文化教养一点,更像个有文化的有产阶级。非常马克思,不斥责人和人的关系或批判人的庸俗,仅点明这就是现实。

     

     

    接下来,这个爹的熟人的儿子即高岭之花开始教这个私生女有产阶级的文化,即品酒、赏画、读文学、写字、行为举止之类的。这个过程,除了表现所谓真爱的存在,再就是就是体现有产阶级的资产的渗透性。这个高岭之花,在法国里昂有房产,他为了给母亲买生日礼物去巴黎拍卖会,他与女主的第一次,反复提及,这个女主穿的他家里的管家准备的一条昂贵的丝绸红睡裙。

     

    看到最后,这个故事,你深深地觉得这两人的爱情是真挚的,同时你产生看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时的疑惑,为什么伊丽莎白在参观了达西的大庄园后,就开始加速她的真爱历程。从资产阶级走上巅峰之路的这个节点后,“爱”再也没法与“资产”剥离开来进行讨论。

    红米Note12 Trubo1999性价比怎么样?有什么亮点吗?

    如何修复苹果iPhone 12/13 电源按键塌陷失灵、粘性或糊状?

  • 写小说的人:80年代先锋作家马原

    昨天《人物》写马原的文章火了,马原是1980到1990年代的先锋作家,没看过,但这名字确实听过,他的写作常从西藏等地的神秘主义中获得灵感。这篇文章写这位作家,在近几十年,因为身体得了癌症,搬到了海南、西双版纳等地,娶了一位小30岁左右的运动员妻子,生了一个孩子。他在景洪附近的山上修了一个达2000平米的城堡,移居此处。

    马原受人诟病的是,他的孩子有先天心脏病,他不仅把家搬到了山上使其心脏负荷更重,他还反对治疗,认为应该自然疗法,且反对孩子到学校读书,认为应试,他认为孩子应该在他的带领下接触自然、阅读童话。这个孩子去年14岁的时候离开人世。这个事例有太多值得批判的地方。有一个被隐在下面提及的人不多。

     

    马原是一个作家,一个小说作家。短诗歌跟昙花一现的所谓灵感关系重大,你五个句子,无论你是磕药来的,喝酒来的,还是与女人一起畅快来的,或在西藏看到圣光来的都无所谓。总之那五个句子来了。但写小说,可不是五个句子的问题。小说与现实的关联重大,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不写人的关系与时代的起伏。一个感性的人可以成为写短诗的人,但小说百分百依靠逻辑,惊人的理性。

     

     

    小说写作,需要高度的意志力,伏案五小时以上是常态,对身体和精神有高度的要求,也就是你得自控。你爱女人,爱酒,但得有限度。身体垮了,写毛线的小说。即便像巴尔扎克这类酷爱世俗生活的人,他也得每晚持续喝咖啡,高强度地写。神秘主义自然可以成为小说的灵感,但神秘主义中没有关系,也就是它不足以提供足量的素材来构建一个篇幅有要求的小说。

     

    马原这个事例,体现了一个作家,一个认为自己有点灵气的作家,在身体自身机能高度下降,且有意远离生活后,自尊心自信心逐渐消减至最低谷,无法控制写作,开始妄图控制自己身边的人,即伴侣和孩子。不疯魔不成活大约只适用于诗人和画家,小说家,伟大的小说家,很少有完全疯癫的,即便卡夫卡这种写得疯的人,他在日常生活里还在一保险公司里上班呢。

     

    41岁的谢娜复出都加盟了哪些综艺节目,她还有翻红的机会吗?

    纯真年代的电视剧:《欲望都市》和《好想好想谈恋爱》

  •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短篇小说:《The Yellow Wallpaper》《黄墙纸》

    女性主义系统内有一个著名的小The Yellow Wallpaper,作者是美国人Charlotte Perkins Gilman,写于1892年。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大意是这个“我”刚生了孩子,有现在所说的产后忧郁症,做医生的丈夫说,为了你好,你最好躺着,自控,不要浮想联翩、不要任性。这个妻子就被半关在了一个楼上的房间里躺着,既不能见亲戚朋友,也不能写作,因为丈夫说写作于精神不利。

    她躺着躺着,看着墙上的一个黄色斑驳墙纸,上面的形状开始变形,越看越不舒服,忧郁焦虑到崩溃。但丈夫反复说,亲爱的,为了你好大家好,你不要天天这么任性。突然有一天,她感觉这个墙纸的形态好像监狱、篱笆的栏杆,后面似乎有个女人在爬动。最后,这个妻子关上了房门,不让丈夫进来,“救出了”这个被监禁的爬行的女人。

     

    这种叙述,照现在的创作来说根本不需要解读,一个典型的女性作品,拥有所有的元素:父权、疯癫、空间(被控)、追寻(解放)。但我仓促看的时候还是蛮感到压迫,因为这种类似精神病人的自述,有一些漩涡状的重复,令人痛苦。看到中间,到后面,发现作者还是蛮有勇气,因为她没有把这个妻子给写死。另外,里面有大量丈夫的重复“我是为了你好,你要自控”这种看似有爱,实则pua的语句。

     

     

    这个小短篇,是白人中产精英女学者圈内当年的流行作品,也被白人女学者广泛当作工具,用来反思和批评维多利亚时期男性作品,与重新找寻被低估的女性作品。但这个作品是否能普遍推及到其它族群、阶级的女性身上,依然存疑。另外这个《黄墙纸》的作者,是个明显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优生学这玩意儿的提倡者,并且这一时期是美国排华的高峰期,有人说这个黄墙纸似乎跟华人有关联。即她的女权似乎局限在她自身的白人中产范畴内,它者皆与她无关。

     

    反正咋说,女性/女权现在是个显学,但是否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女性/女权主义,这个依然存疑。无产阶级尚且联合不起来,总有大批工贼。一个统一明确的女性主义反正现在是很难,无论理念,还是实际。

    去泰国旅游要花多少钱?消费需要换成泰铢吗?

    第二性?谈上野千鹤子和三个北大毕业的女生的对话

  • 俄乌战争,看苏联/俄罗斯小说历史背景的小说:《复活》

    这两天俄乌战争开打,你可能依然想看几本俄罗斯/苏联小说找点历史背景,来解释眼下事件的原因。但自苏联解体后,我们就对这个国家的文学艺术发展不太熟悉了。只能回到更久远的十九世纪后期,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能不能给点启示。这些人的书有一个问题,太厚,并且人名过多,较好入手的是托尔斯泰的《复活》,很难入手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复活》之所以好入手,因为这是他晚年的作品,他摈弃了年轻时的技术,而倍感痛苦地忏悔人间的一切。

    这本书的起始点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陈词滥调,一个漂亮的女仆被一个漂亮的贵公子半真半假地爱上、引诱、抛弃。如果是其他作者,那必然得在这块大费周章,但老了的托尔斯泰绝不可能干这事。他从这个起点出发,开始写这个女仆没办法必然得堕落到欢场,遇上杀人这种倒霉事,再又闹上法庭,紧接着庭审,再就是从较温暖的圣彼得堡流放到极寒的西伯利亚。

     

    托尔斯泰在这个过程中,想分析的是旧沙俄的各个社会阶级,从大贵族、小贵族、法官、公务员、贵妇人到房东、妓女、小公务员、高级政治犯、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者。这本书严格来说,没有故事,只有社会学案例分析。他大概想搞清楚的是,这个沙俄时代怎么这么不堪,一切仿佛宿命,有没有解决方法。老了的托尔斯泰,只能给出宗教这个解决方案。但现实是他死后七年爆发的十月革命。其实看这书就只有一个感觉,好像某种扫清一切的革命难以避免。

     

    但我们看当下也很困惑,俄国的存在仿佛宿命,好像时间又往回拨了。时空嘈杂,看书躲避一下吧。

  • 2023年多看几本言情小说

    前几年看了可以不夸张地说,市面上只要有点名的言情小说,我都看了。为什么?可能是不可救药的少女心,与对童话的期望。更本质地说,使大脑产生快乐的激素,更愉快地度过按部就班的每一天,即一种不依赖酒精烟草抓马等手段的生存策略。

     

    言情小说看多了,自然可以归纳出点套路。

    暧昧的时间要长,想想为啥灰姑娘、白雪公主、美人鱼之类是爱情故事的原型,因为这些都不涉及长久的关系、婚姻,甚至在结尾要么爱情是幻影,要么两人勉强重聚。也就是说,在爱情的元叙事里,悬而未决的暧昧才是关键,那种永恒的时间差看得人挠心,也许正是因为关系总不确定,我们作为读者才可以在这两个人的故事里多呆上一阵子,匆匆与他们告别总是舍不得。如果在小说的前十五章里两人产生了浓烈的爱情,确定了关系,这样的小说是非弃不可的,有啥意思!

     

     

           爱情小说里两人总会陷入无法化解的矛盾中,自尊受损、失去信任,如果在现实里那就是分手、离婚。小说作者既然要写童话,那就是山崩地裂也得让这两人永远在一起。对,山崩地裂,也就是所谓文学里的天降神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这类的典型,香港沦陷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我在各类言情小说的尾声见识过如下的天降神器:水灾、泥石流、野外探险失踪、海啸、瘴气这类可以理解的。还有以下更荒谬的:男主的肋骨被马踩了,要死不活,女主回心转意;男主为救女主,头被小混混用垃圾桶打出血,晕眩,女主回心转意;男女主一起跌下悬崖,女的瞎了,男的照顾她,和好;一个懂事的开水瓶炸掉,男的护住女主,和好。这类末日降临的相互依偎能够将不信任给弱化,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过年放假了,多看几本爱情小说吧,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

  • 迟早要看的书之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老舍的《四世同堂》是所谓必看书籍,但是不知道你们是在什么时候看的,我反正是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封城后关在家里实在不知道能干什么才看的。当时看这书有几个原因,这种经典书不看好像自己不是个中国人。另外当时跟我爷爷爸妈关在一起长达快半年,可以说非常地不和谐到窒息,我期望老舍至少能用他所谓老北京人的智慧给我些解决方法。

     

    一看才知道,《四世同堂》这个标题根本就不是描述家庭的温馨或者束缚,而是在强调普通的家庭如果要达到四世同堂,得建立在风调雨顺、无天灾人祸的基础上。而《四世同堂》这书的某种荒诞就在于,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这一阶段。

     

    说实话,所谓国破家亡,我们这几代人并没有太多感受,至多经历了所谓国弱,到了现在2022年这种感觉就更不大存在了。而《四世同堂》里老舍告诉我们什么叫亡国奴,以及在亡国期间,一个大的平时毫无区别的群体可以细分为多少个迥异的亚群体:只有理想的中年文人爱国者、投奔武装革命的年轻学生、投机倒把的各类叛徒、只担心茶米油盐的普通市民。

     

    这本书的内涵很朴素,也就是承认,如果这个世界依然有边界、有国家民族这个基本概念,那么落后就要挨打是个真理。看的时候我的心酸在于,北平或北京,堂堂曾经的一国之都,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普通市民恐惧日本人的细节特别多。后来紧接着看了苏青的《结婚十年》,里面讲的是同时期上海的情况,非租界区的人当时要坐船纷纷逃回南方的乡下,我的天,那个在船上人挤人逃难的状况也是非常地凄凉。

     

    我们都不是研究政治的人,但看看《四世同堂》,因为老舍本身语言的精准活泼、他渲染的燕赵之地的慷慨悲壮,我们至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是多么恶心、多么令人恐惧的事。

  • 读最喜欢的近现代中文作家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

    说老实话,我最喜欢的近现代中文作家,不是陈忠实张爱玲,也不是王安忆马家辉,而是王蒙。虽然他的虚构作品不多,但是前几年看了他很年轻时写的《青春万岁》时,我惊呼,这真的是罕见的青春的理想主义,热情洋溢,让人感动鼓舞到落泪。上个月,又把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看了一下,这个小作品体现的是他小小年纪就入世的绝顶聪明,力量感很强。

    忧伤能说出几句模棱两可话语的作家多如星,但真正人格上达观洞彻的譬如苏轼这种的没几个。在困难的时期,我们不想看做作无力的话语,需要的是那种一气呵成的气魄,譬如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蒙就是这样的作家。

     

    他能退而写作,退到新疆几十年和当地人打成一片,进而担任文化部部长,过了八十五岁还能上《圆桌派》说话有趣幽默。这样的作家怎么说呢,是有强生命力的,知行合一。

     

    所以,朝他们靠近一点,也能获得一些勇气。勇敢是最可贵的生命品质。

  • 过年看历史小说与侦探小说:《世纪三部曲》和《蝙蝠》

    上班上学让人不是人,最近这个春节又人不想探亲也不想出门看电影。还是看看故事,熬到夏天出去旅行吧。继续推两个还可以的通俗小说系列。不像严肃小说需要动脑子,半天进入不了状态,也不像有的网络小说,凑字数到离谱,半天也进入不了状态。这两个系列应该强忍二十分钟的不耐就可以很顺畅地看故事了。

    第一个系列是肯. 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纸质书有九本,但看起来非常快。有人说,外国名字记不住。不要紧,我们只需要大约记住人物的关系,谁跟谁有仇、谁跟谁有婚外情、谁跟谁是父子关系就行了。故事才是这种通俗小说的核心。这本书如果凭残存的记忆,讲的是欧洲一战前后、十月革命、二战、大英帝国衰落、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直到奥巴马的名字出现。也就是西方世界的近一百年。

    通过几个国家的几个家庭的地理上的迁移、姻亲将这所有事件串联起来。一百年九本书就讲完了,有大场面还有小的写得很心动的爱情故事。唯一的问题,太西方视角,其它国家地区仿佛隐形。第一本的前几章讲英国矿工的需要忍耐,前几年看的时候正好在武当山玩耍,等人时忍耐过去了,后面边爬山边休息看小说,身心皆放松。现在身不能在外,起码心得进入虚拟现实。

     

     

    第二个系列是侦探小说。英国的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当然好,但无奈岁月久远,人进入不了状态。日本的那几位也不错,但是日语翻译过来的废话连篇让人绝望。换换口味,看本挪威的吧。尤. 奈斯博的侦探系列小说,讲的就是当代的,他的第一本《蝙蝠》,把一个冰冷地带的警探送到了炎热的悉尼,这里面就很有趣了。我已经忘了情节,但看的时候很愉快,而且感觉作者格调高,语言简洁,如果是英语世界的作家,怕早就家喻户晓了。

     

     

    看书愉快,微信读书上都有。期待夏天的来到。

  • 那些对我有过影响的书:《人与鼠》、《月亮与六便士》、《白衣女人》《三体》等

    人对文学或者书有感觉,年龄段并不一样。我在22岁时才真正感觉自己能看所谓文学。那本书是斯坦贝克的《人与鼠》,很薄的一本,看完后的感受是,原来好的文学是这样子的,我也能觉出它的好而不必听什么专家的废话。

    又老一点才看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受到冲击的点是,噢,有的人的一生是这么过的。

     

    亦舒的几百本短的也是在此期间看的,看个热闹。

     

     

    再往后,借了套三言二拍,看得废寝忘食,坦白讲,因为大都是小黄文所以目不转睛,感官冲击极大,但看着看着确实是红粉骷髅,中国那套佛教色空的虚无、钱财的虚妄反正也刺激了我。

     

    还往后,看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有影响我的是写《月光宝石》那位的另一本名作《白衣女人》,影响的点在于,哇塞,小说居然能写得如此狗血跌宕,够爽快。

     

    再慢慢的,发现史上留下名的书都有自己的优点,谈不上最喜欢谁。近几年看的愉快的是《三体》,其中第二本是一个下雨的初夏的早上坐在阳台上看的。另一本《洛丽塔》,去年换了工作在那里偷着看的,快乐在于这书是天才之作,另外偷来的时间格外地香甜。

     

    世界上的有趣的事不多,看故事看狗血故事是一桩。

  • 贫穷的他们:读戴伦·麦加维小说《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

    人到了年纪,除了关心自己,还相当关心世界的各种问题,贫穷与阶级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但这个问题太抽象,在每个国家的表现形式又不一样,而大量社会学的书又太晦涩厚实,无法入手。亚非拉的贫穷比较好分析,比如说,殖民主义的后遗症、军阀政府之类的。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贫穷到底是怎么回事?英国、美国这样的所谓发达国家为什么还有贫穷?贫穷跟暴力、阶级、懒惰这些概念是什么关系?几年前看的这本《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特别易读,在地铁上或者睡前看看最多一周就能看完。

    这本书为什么感触很深,因为作者戴伦·麦加维跟我本人的年纪相差不大,出生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发达国家的著名城市,他还是个白人男性。但他的童年居然如此贫穷痛苦暴力,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戴伦·麦加维成长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贫民区”,酗酒、成瘾、暴力、精神创伤……切身经历令他深知“贫困”意味着什么,全英国的底层人民又为何会感到愤怒。面对英国当下的社会矛盾,以及伦敦大火、脱欧公投等一系列争议事件背后的隐情,他想要做出解释。在《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一书中,戴伦从个人经历出发,邀请读者一同走入英国下层阶级民众的生活,直击他们的困境与心声。他不仅跨越了政治上的左、右翼之争,呈现出“贫困”的真相,更用理智、自省、真诚的态度指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为改变现状做出努力。

    另外,这个里面有很透彻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比如为什么中下层人士特别厌恶精英阶级,包括帮助下层的精英阶级。作者感情之强烈,情绪之愤怒,自尊之屈辱,看着应该会落好几次泪。

    还有,这个书最后的成书目录,每个章节的题目都是西方文学史上的正典比如《审判》、《喧嚣与骚动》,但作者本人因为在贫穷的社区、暴力的家庭长大,实际上成长过程中这些正典他是无法阅读、无法吸取的。这里面的讽刺也是相当深重。

    我们不是社会学家,总结理论不是我们的任务,但他人现在的历史了解一下也是能够帮助分析问题的。看书快乐!微信读书上有这本书。

     

  • 读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看权力的诱惑

    《笑傲江湖》是本政治小说,如果没有时间看,可以只看四章:第32章《绣花》东方不败、第35章《夺帅》左冷禅岳不群的权力之争、第36章《复仇》林平之的复仇与侦探小说般揭开岳不群的面目、第37章《伤逝》岳灵珊之死。其它篇章就今日而言,实在是不必要的娱乐小人物太多,跟故事主线关联不大。每次我看到田伯光、桃谷六兄出现,疯狂跳过。

    《笑傲江湖》32章《绣花》里主要展现的是权力的表现形态:高位者必居于或坐于奇特的高处,歌功颂德的各类肉麻口号,每天的集中朝拜,高位者最后的神秘无声。金庸当然不可能止步于此,这只是描述权力,他一大作家必然得讽刺权力和它的拥有者。权力,在话语分析里对等于男性,但金庸把所有追求权力的男性最后都给阉割掉,不得不说,极度黑色幽默。金庸还不止步于此,他来得更绝,得到权力后,东方不败不再眷恋于权力,甚至想跟杨莲亭双宿双飞,也就是居然产生了爱情。这也是徐克程小东那版《笑傲江湖东方不败》让林青霞演的东方不败对李连杰演的令狐冲产生奇特爱情的基础。

     

    《笑傲江湖》35章《夺帅》完全是中国几千年政治戏码的重现,如何内部斗争、拉拢,用宏伟的话语对下属洗脑。这章但凡是个看过历史剧的中国人,熟悉极了。

    《笑傲江湖》36章、37章是最为伤痛最精华的两章,按理说,这本书的男一号其实是林平之,他如何家破人亡、忍辱负重,以为被华山岳不群救了,其实是更一层地被陷害,如何心灰意冷,即便有了岳灵珊的爱情,仍旧不过是一场虚空。林平之可能是该书里最有力度的一个人物。

    至于说令狐冲,他的洒脱个性当然是作者极力向读者灌输的,但他起的主要作用是,衔接各个社会场,由他的不羁、他的四处游走,来串起每个场景。本质上工具人的成分较大。

  • 欲读未遂的大部头小说:《三国演义》、《静静的顿河》、狄更斯的书等

    说老实话,有几本大部头小说,我多次焚香沐浴,毕恭毕敬,端正地坐在桌前,配上一杯清茶。无数次对自己说,这是经典,作为一个接受过基本教育的成年人,得看,但每次坚持到某个固定章节,就再也没持续下去了。

    《三国演义》,天知道我从十几岁到现在打开过多少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天灵盖一激,大历史啊,决定要好好看下去。但每次,无一例外地停在了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曹操拿着刀准备杀董卓,董卓看到影子,曹操遁。第二个地方,吕布跟貂蝉的情事那块。也就是始终停留在本书一百二十回的前八回。真的不怪我,一个对中国厚黑之权术,甚至连中国人际关系都不想care的人,咋可能看得进去这种所谓英雄起伏的书。现在老了,可能可以看了,正在尝试中。

     

     

    《静静的顿河》,这本也是,尝试过三次,特别想搞清楚哥萨克骑兵的历史,肖洛霍夫的天才到底在哪儿,2020年关在家的时候也尝试过。抱歉,这本更凄凉,永远好像停在了前言、翻译者言还是第二页那块。也不怪我,一本正经小说,犹如一个正经人,开头的废话总是太多,我没办法坚持下去。

    狄更斯除《双城记》之外的所有书。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狗血的优秀情节,特别适合无事悠闲来看。但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太厚了,尤其狄更斯,他自己办刊物,知道如何把篇幅拉长来赚稿费。所以他的书无比地难以跨过前面的部分。没有一次坚持成功的。

     

    这些大部头的书,适合眼下被空间困住的我们,说不定还能在这个破的时空里勉强增长一下那派不上用场的智慧。

  • 2023年读书计划之《山楂树之恋》,为什么张艺谋看上这本小说?

    以前纳闷为啥张艺谋看上了《山楂树之恋》,昨天看了一下,懂了。这个书里的爱情当然是主线,你爱我我也爱你,但你在我俩爱得最情深意切的时候突然离世,于是我终生铭记一段没有琐碎世俗掺杂戛然而止的纯净爱情。这种故事是一切爱情的元故事,只有爱情,没有生活。

    照理说,张艺谋不至于没见过世面,说他愣从这种元故事里看出了点新意绝无可能。坦白讲,这里面的爱情强度很大,但不会让年纪大的人突然感动到变成了少年人。看了以后,我的感觉是,这书真是一本好的历史记录。

    这个故事的叙述者,从她的写作看,是一个非常务实而理性的人,且观察力惊人。老实讲,她的写作毫无文学性,高度平铺直述,这里面的爱情之浓烈,并非源于她的文字技巧。言情小说这东西我们都知道,通常写作者们在结婚或者谈恋爱之前的创作,要远远梦幻浪漫热烈于她们结婚生孩子之后的创作。即对爱情的幻想造成的强度,是远高于你实际的体验的。但这个《山楂树之恋》的作者的爱情写作明显来自于她的现实的悲剧加喜剧的体验。

     

     

     

    也就是说,作者并非擅长写作情感,而是擅长观察与记录。所以这个书其它的有关1970年代的记录非常地细致与扼住要点,尤其是城镇居民的生活细节。比方说,静秋去打小工,铺水泥,需要穿胶鞋而没有钱买,又不想毁掉自己平时穿的鞋子,于是赤脚踩在水泥上,灼烧双脚。再比如,她妈妈劳累尿血,说吃核桃和冰糖有助于缓解,于是静秋就得和两个男性保持恰当的友谊与暧昧,以换取一篮子核桃。作者写这些苦痛显得漫不经心,仿佛那不是苦,静秋和老三的情感又过于浓烈,而将这些历史细节的强度给压制住。

     

    《山楂树之恋》是一本非常好的历史口述,1970年代的苦痛被高度铭刻下来。

  • 2023年赶全球潮流必看的三个国外女作家

    最近几年国内内卷,中产化,女权化同步进行,这些本来就是一个东西的不同面向。所以国外这方面的书籍的翻译引进速度也相当快。这几年至少有三个女作家的书应该看一看,就是不看好像没跟上全球潮流的那种。如果2023年有时间就看看吧,

    第一位是爱尔兰的Sally Rooney,91年生人,年少有为,她的头两本书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和 Normal People 都是大畅销书,且都被影视化了。至于都讲的什么,通过作者的身份来看,那必然是典型的漂亮文青故事,爱情、理想、幻想之类的。第一本还有那种典型的英国、爱尔兰传统,就王尔德、乔伊斯那类不停地自言自语,年轻人的孤勇很明显。第二本,哲学化的程度提升,越来越关注人的存在的问题。她好像又有新书出版,但我觉得两本也就够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出去晒太阳钓鱼。

     

     

    第二位是意大利的埃莱娜费兰特, 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至少红了得五年,也就是剧版的《我的天才女友》。这套书在时间上跨度很大,从二战刚结束一直到1960年代的大学革命,后面的情节有点遗忘,以两个女性的成长展开。写法倒很套路,总是一对互为镜像的女性,一个脆弱美男子凑在中间。但这书很诚实,起码把女性要面临的各种成长问题都列了出来,尤其写,即便你和你心爱的男人结婚了生子了,你俩还是过不下去。情节狗血跌宕,比较好读,基本上几天就可以看完。

     

     

    第三位是法国的蕾拉 斯利玛尼,也很年轻,已经在2016年凭借《温柔之歌》获得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已经完全忘记了内容,但当年看的时候觉得很有天赋,废话特别少,篇幅不长但处理的问题很多。这个既然得了法国的最高奖,应该很可以。

  • 看非严肃小说不是浪费时间,我们的情感需要它们

    严肃小说之所以严肃,作者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打造一个镜子,通过这个镜子,我们能看到民族、国家、历史、殖民、性别、个人成长这些大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他们所写包含某种真实。但这类书读起来因为是再造世界,用心过于良苦,我们读起来虽然获得了真相,但也消耗了巨大的体力与时间。至于值不值得,如果说在大部分人过着单调的中产无趣重复生活这个基础上来讲,七八个小时的阅读换取某个真相,性价比还是颇高。

     

     

    但严肃小说不大深入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现代作家,他们大多倾向于往荒诞的路子走,也就是你看吧,人生就是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坡,徒劳而已。这个时候就需要阅读通俗小说了,包括言情、武侠、仙侠、修仙等大部分类型小说。

     

     

     

    这类通俗小说基本上读起来非常有安全感,即便结局是悲,那也是命运无情,而不是人的不尽力。所以这类书里的人是有烟火气的,也是类似于我们的熟人的。很多时候我看言情小说,那种写得好的,在某种友情的基础上,把爱互相藏起来的,在某个点,作者把暧昧、心动不断铺设,到达极限时,我会不由自主地默念,哇,ta爱你啊,你们真的在相爱。说实话,这种与人类较美好的情景相贯通的时刻,我会感到胃里涌出巨大的温暖,同时恢复对人的信念,如果爱情是存在的,即便在虚构里,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会那么糟糕。

     

    看各种非严肃小说,咋会是浪费时间,我们的情感需要它们。

  • (女频)女性小说里的某种套路

    《我的前半生》放弃了,女主开始自强没啥,但爱上闺蜜的前男友着实让人感官不适,天下没男人了吗?很多小说、电视剧的类似设计非常奇怪,总让一对姐妹花围绕一个男人展开感情生活,很典型地比如安妮宝贝多年前的《七月与安生》。

    女作者写女性,有时候为了写作的方便,常设置两个女性:一个外向漂亮,一个内秀清秀,前者家庭破败,后者家庭保守,前者貌似头脑简单实则非常聪明,后者貌似聪明实则敦厚敏感。这两人常会不约而同地爱上一个人,这个男人通常脆弱漂亮无担当。后面的情节走向通常是,这个男人反复在这两个女人间跳转,选了谁取决于女作者的随意设置。反正最后会留下一个或两个婴儿,这个男的会被设置早死、被车撞死、吸D而死、离家出走、遁入空门或爱上第三个女人。最后这两个女人在亦敌亦友的多年关系中,一笑泯恩仇,共同抚养这个孩子长大。

     

     

     

    这样的设置当然方便,把男性往最轻浮、最浅薄的走向来写,总之就是败类。两个女性虽互相嫉妒、竞争,但她们被写得细腻又勇敢,她们熬过了情爱、生育、工作,她们笑到了最后。说实话,看一本这种套路书,能觉着, 哇,女性真伟大,男性真不堪。但看了五六本七八本还是这种写法,不禁心里感叹,套路得人心,到处都是生意。写作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确实也是生意。

     

    所以,当出现这样的stereotyped设置时,不得不警惕。

  • 小美人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

    看一书写波伏娃,引用了她十九岁左右的日记:每个陷入爱中的女人都从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上看到了自己,为了爱,用鱼尾换了女人的腿,结果却是走在针尖和滚烫的煤上。这话忧郁且充满对小资产阶级男女/婚姻关系的怀疑、恐惧。基于这种青少年时期对于女性身份的思考,波伏娃在1949年写了《第二性》。

    波伏娃生于1908年, 我国同期也不是没有这类先锋女性,比如生于1904年的丁玲,文学成就高,党内地位也高,一生婚恋关系也极传奇。1928年才24岁就因《莎菲女士的日记》成名,此书整个两万字都是得了肺病的自述者在苦恼,怎么办,爱上了一个超级美男子,他却心地庸俗,世俗欲望过剩,这样的爱太没意思,但“我”就是爱美人,控制不了自己的心。

     

     

    丁玲的处女作《梦珂》也很有意思,讲一个1920年代的女青年,在上海姑妈家寄居,漫无目的地读书,被一个装得很有文艺腔实则庸俗的表哥追求。她撞破了这个表哥的嫖娼丑事,少女梦碎,没办法,得走,当了一个肉欲横流时代里不知道算不算独立的女演员。

     

    如果对比起来,仅看作品,丁玲实在比差不多岁数的波伏娃要可爱坦率得多。当然,波伏娃本人,更精英知识分子出身,且法国哲学传统与训练使她更为忧郁与纠结,这也使她后来能成为女性主义这个系统的祖师。丁玲的趣味在于不加掩饰的真实的热烈,人格魅力太强,闪闪发光。读完她的书,我感觉到怕是没人不爱她,这点从她最后一任丈夫的长相与年龄上得到了证实。

  • 简·奥斯汀之再红两百年:《爱玛》和《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的书,我完整看了的只有《傲慢与偏见》。若干年前痴迷于其中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情节,并且把95版Collin Firth的电视剧看了几遍,基于此书的《BJ单身日记》也看了不少遍。总之,初看时只关心做梦的部分。去年把《傲慢与偏见》又看了一遍,这两天浏览了几页《爱玛》,发现简奥斯汀真的不仅是言情玛丽苏的祖师奶奶,还有很多别的。

    简奥斯汀说话就特幽默,特像当代纽约文青高级知识分子的派头,时不时来几句吐槽,蛮像弹幕。比如,《爱玛》里,爱玛给自己的女性朋友瞎当红娘,结果招惹来的男的中意的是爱玛本人,她一阵尴尬、懊悔,并且这个男的爱玛本人又嫌俗,更尴尬了。这个时刻,正常的作家可能就会写,爱玛为朋友、为自己流下了一点心酸的泪水。但简奥斯汀偏不,她写  “最后她上床睡觉了,除了确信自己铸成大错之外,别的什么也没琢磨出来。” 看到这个睡觉的情节,这绝不是个两百多年前的人,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吗?特别好笑。

    《爱玛》和《傲慢与偏见》的不过时还在于,这些书特别写一个中产阶级的最关心的东西:婚姻,即如何找到好丈夫,如何找到好太太。爱情只是奥斯汀的表层逻辑,财产、地位、行为举止、教养,这些才是“好”婚姻的条件。伊丽莎白啥时候爱上达西的,和自己的舅舅舅妈去了达西那个富丽堂皇大到可怕的Pemberley庄园后。爱玛,在这个故事的开头部分,就很详细地在比较自己和她未来的丈夫家的房产价值、地理位置。

    简奥斯汀的书,既现代女高级知识分子的腔调,又参透中产阶级婚姻的奥妙,再红个两百年是绝无半点问题的。

  • 鲁迅:易卜生《玩偶之家》觉醒的娜拉出走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鲁迅曾就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写过娜拉出走之后的可能性,即觉醒之后的娜拉,要么沦为娼妇,要不在外面生存未果只好回到父权夫权的家中。鲁迅自然是很犀利的,把问题推到了极限。但《玩偶之家》,一部戏剧史上留名的杰作,是否就这么容易归类,即就鲁迅的总结来看,貌似是一个被丈夫当成无知玩偶的女人的觉醒的故事。

     

    伟大的作品,在本质上是含糊难以总结的。比方《红楼梦》,你不可能说它仅是一部封建主义大家庭的崩塌的书,《金瓶梅》你也不能说它仅反映了明朝末期的官商勾结的堕落。所以《玩偶之家》用父权制度下女性的觉醒来总结也显得单薄。这些总结实际上只干了一个事情,划定时间界限来讨论某种关系的变化。至于这种变化的成因与后果,并未涉及。

     

    《玩偶之家》的人物就很含糊,这个丈夫还就不是个恶人,这个娜拉从头到尾都让人觉得很聪明,一点都不蠢,男二说话像个骗子,实际又是个可怜人,女二像个自立自强的人,但却不做个圣母玛利亚就活不下去。每个人物都觉得自己在拯救这个剧里的其他人,这所有的关系像个大型矩阵。除去最后一个伟光正的娜拉破门而出的结局,前面的其实看得人非常地难以归类,很复杂。

     

    易卜生在设置场景上也是用心良苦,每个场景都像充气的气球,你以为在场景的尾声要爆炸了,结果那个气又泄了一些,让观看的人持续久坐,一直到娜拉摊牌出走。但由于娜拉出走在某种情理之中,这个气球实际上到最后也没爆炸,而是易卜生让它变空,显得和爆炸的效果差不多。

     

    好戏剧比好小说难写,好戏剧要在狗血上像生活,好小说要在生活上来一点点狗血。《玩偶之家》没有最后一个娜拉走了的画面,是一个好戏剧,加一个娜拉走了的画面,是一个好的荒诞现代剧。

  • 重看张爱玲自传小说作品《小团圆》有感

    重看了下《小团圆》,张爱玲在别的作品里冷酷超脱,但在这部自传作品里,她坦诚地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是没办法决绝地脱离各种关系、情感,以及迫切地需要爱。这书事实上写了四块内容。

    旧贵族官僚们的生活。张爱玲的家族极显赫,再加上姻亲关系,可以说她的所有亲戚们能覆盖中国近代史一个不小的环节。但到了1930-1940年代,这样的家族几乎崩塌得差不多了。张爱玲以一个人类学家的写作手法给了原因。在本书里,三姨太太、三表哥、表爷爷,拥有这样称呼的并被她详细描述的,就不少于十个。过量的人口,是经济上的巨大消耗,在人际道德上也是堕落的表现。比如姨太太、妓女,不仅是色欲、赌博、抽鸦片,这类边缘女性在家庭里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不稳定的亲属关系。即便是所谓表兄妹甚至姑侄,张爱玲不止一次明示这些人有某种超出正常的情爱。但这些关系里未必没有某种相互体谅,张爱玲几次写到夏日阳台的聊天,她、某个表哥、她的小姑姑(这个表哥与她们都有暧昧)的某种奇异又持久的友情。

     

     

    与母亲的关系,这块是典型的弗洛伊德式样的精神分析写法,对母亲又爱又恨又嫉妒,又希望成为她,从张爱玲的写法来看,她的妈妈一生都没有爱过她。与佣人的关系,非常像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远比鲁迅的复杂,也没有鲁迅的温馨,最关键的一点是,张爱玲不过是这个破败贵族之家的不讨人喜欢的不漂亮的女儿,她还有个弟弟。

     

    最关键的部分当然是写胡兰成的这块(书里叫邵之雍)。前若干年没看出个所以然。这回一看,我的个妈,要我可能也得对胡兰成这号人物死心塌地。胡兰成作为一个有审美会写文字善于与女人打交道的男性,他极擅长说出别的男性说不出的话。比方说,他与张爱玲初见,说“你脸上有神的光”,很矫情,但它的妙处在于,充分把这个女人和其他女人区分开来。即便张爱玲写到最后,深知他的人性恶劣,但她依然充分地给予他们相处的时光以高光。有好几次写到他两坐在一起的永恒感,写胡兰成的滥情关系时还连写了好几个男知识分子的多妻妾,这表明当时她的爱意之深刻与有意为他开脱。

     

    这书的标准特征还是aloofness,一个老了的女人在回看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情爱,万事皆空。

  • 读书:安妮勃朗特《The Tenant of Windfall Hall》(女房客)

    勃朗特三姐妹中,两姐姐的书《简爱》和《呼啸山庄》太有名,前者讲女性自卑又自尊的爱,后者讲狂乱的爱,导致最小的妹妹安妮勃朗特的书显得中规中矩。但这位最小的妹妹真实地在别人家里做了长达五年的家庭教师,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要比两姐姐来得实际、深刻。安妮勃朗特写了两本小说,第二本叫做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

    神秘又美丽的女人是很多小说与电影的起点,这本书也不例外。一个漂亮的带着儿子的单身女子Helen,被一个当地的年轻男子A爱上,这个女人与她的丈夫B的过去也被揭露出来:一个写作上的套路三角恋。这样的题材如果被一个有意悬疑、情色的作家处理,会弄得神经兮兮。安妮勃朗特的格调没有这么低。她在写Helen与A的关系时,在写恋爱的暧昧,暧昧的加剧通过以下途径:遛狗制造偶遇,一群人徒步非要和ta走在一起坐在一起,眼神总在找ta,借书还书增加见面频率,说不管怎么样都要和ta做好朋友。写得很日常,任何人都经历过,幻想的热情确实没有两个姐姐的作品高。

     

     

    在写Helen与丈夫/前夫B的关系时也很典型,在婚恋市场上Helen的选择有限,她被废话巨多酷爱说教的老男人们纠缠,这时年轻又帅且冷酷神秘的B恰如其分地出现。两者必选后者。结果更惨。这个年轻男的意志力薄弱,没有克制力,从跟不同的女人调情到赌博、酗酒,最后延伸到家暴。安妮勃朗特写得很实际的是,Helen老想着能改变B、去改变B,这是女人的通病,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安妮勃朗特对男人的某种程度的恐惧加失望,来自于她们家庭里唯一的兄弟,他获得了所有的爱、钱、教育,却毫无作为,在酗酒和与已婚女雇主的不伦关系中31岁早死。如果说《简爱》和《呼啸山庄》里的男性人物都有着这个兄弟的模糊的影子,这个小妹妹安妮勃朗特则在她的两本小说里明确地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把男孩养成彻底的废物。

  • 读盖斯凯尔夫人讲曼彻斯特的小说《北方与南方》

    盖斯凯尔夫人有本讲曼彻斯特的小说《北方与南方》,19世纪中期的曼彻斯特远没有现在的名声好,并无曼联的存在。它是巨大的粉尘噪音污染、贪婪但自认为自己在奋斗的资本家和艰苦凄惨每日酗酒间歇罢工的工人所在的一个北方粗鄙城市。南方是伦敦、伦敦周边的靠土地过活的乡绅、贵族的天下。总体来说,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所谓国民性仍未形成,南方鄙视北方,北方觉得南方是类似于欧洲大陆的荒淫外国。

     

    这书,情节非常简单,一个十九、二十岁的女孩,谈不上上流社会但也还可以,她爹是个信仰逐渐缺失的毕业于牛津的牧师,她妈是个身份上中上层但不知咋的因为爱嫁给这个牧师后终日郁郁寡欢的孱弱人士,他们住在南方。突然,他爹不干了,对三位一体产生怀疑了,决定弃宗教于不顾,投身教育事业,去曼彻斯特教授工厂主和他们的孩子们古希腊、古罗马经典了。

     

     

     

    他爹的某个学生,即本文男主出场了,快三十岁的工厂主,如我国互联网最早的那批开山鼻祖一样,一天到晚地打鸡血工作,还强行输出奋斗价值观:你不奋斗活该996,我奋斗了自然当你们的老板。男女主相遇了。男主觉得此生就没在曼彻斯特这种灰溜溜的地方见过女主这等身姿动人、举止高雅、言谈充满智慧的美女子。于是爱上了。女主则活脱脱傲慢与偏见,觉得男主压榨人,没有人道主义精神。

     

    转折点是一场大罢工,工人们杀到了男主的家,一个板砖丢到他面前,女主先在这些工人面前劝他们不要暴力,然后英雄救美,环抱住男主的脖子,挡下了板砖,晕了过去。男主更爱了。后来就是女主的妈、爹、教父全死了,她经济独立了,因为教父的钱归她了。男主则在经济危机里没有顶过去,从大资本家变成了工厂的ceo,认命了,低调了,于是女主爱上了他。

     

    这个故事的爱情戏码,就在于男主不停回忆女主的柔软手臂环住他脖子的触感,其他地方都在讲劳工关系,英国的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开端。然后结尾也挺那啥:他靠近她,屈身跪在她身边,让他的脸和她的耳朵齐平,低声急促地说,“当心,要是你不开口说话,我就要用这种奇怪又不讲理的方式,宣布你是我的。推开我,要不我会继续…” 这场景让人想到了张翰。

     

    这书咋说,时代的记录,没这书你都不知道1860年左右的曼彻斯特在英国国内的地位如此低。

  • 读阎连科长篇小说《炸裂志》

    当代作家我还挺喜欢阎连科的,虽然只看过他的两三部作品。最初看他的书是在上班的单位图书馆里,对,就是《炸裂志》这本书,哇塞,这个书名简洁不做作又有力度,于是借回去看了看。仅一个情节就让我五体投地了,他写,一个依靠土地生存的北方乡村在1980年代整体要发家致富,这总该有个起点,如果写农民们土地承包制,那是普通人的记实写法,且速度太缓慢,情节无聊且啰嗦。

     

    阎连科,作为一流的作家是这么写的:有一条铁路在这个村子的边上,每天固定有火车驶过,把北方与南方的原材料、商品朝两个方向运送。这个村子的一个有为青年,天天看这火车驶过,整车的煤,于是他开始爬上火车扒煤球了,在当地贩卖,成了万元户,致富的典型,紧接着他带领整个村子的男青年干这事。先是扒拉煤,后面是扒拉南方运过来的服装、小商品。突然有一天,这个事情干不下去了,因为全国火车提速,当天扒拉上车的男青年死了。

     

    这个马克思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的情节,仅占了本书最多十几页纸,写得那是一个一针见血与黑色幽默。阎连科,一个河南作家,按理说应该像其他与土地有密切关系的作家那样,比如陈忠实,大力来歌颂土地的苦难与肥沃,以及描述上面发生的历史变迁。但这种跟诺贝尔文学奖仅一步之遥的作家,还偏就不这么写,土地在这本书里愣是跟土地母亲这个概念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本书依然沿袭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的路数,魔幻就意味着不可解释、速度极快、数量极大,脑洞大开,显然模仿马尔克斯,但他把这种形式本土化得相当成功。反正读起来是很畅快的,可能有些情色的部分不是每个人都喜爱。此书的写作年代是2012年-2013年,阎连科尽管在讽刺资本积累扩张的荒唐,但是黑色幽默天然带着些乐观的调性,这本书对于未来其实是较为乐观的。不知道阎连科现在还有没有一丝丝乐观,对于未来。

  • 2024年可用的网络小说搜索引擎汇总(在线阅读)

    汇总一下2024年我常用的小说搜索引擎。

    1、owllook

    网址:https://www.owlook.com.cn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howie6879/owllook

    备用地址:https://www1.owlook.com.cn/

    owlook是一个开源小说搜索引擎,提供且仅提供第三方搜索引擎提供的小说检索结果。本站只负责展示搜索结果,展示内容与本站无关。

    如遇打不开某书源,请换其他书源,或则重新搜索,可能是某些书源域名更改或封锁,且用且珍惜!如有误封的违禁关键词,请复制整个链接,发送到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2、爱小说 aixiaoshuo

    网址:https://www.aixiaoshuo.com

    免责声明
    1. 爱小说搜索是第三方网页索引搜索工具,仅提供网页索引搜索服务, 以非人工检索方式自动生成第三方目标网页的索引链接,任何通过使用爱小说搜索而搜索链接到的第三方网页均系他人制作或提供,您可能从该第三方网页上获得相关服务,爱小说搜索对于您搜索到的网页及其内容等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爱小说搜索所有可搜索到的内容均来自各网站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所有视频及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不存储、不修改界面内容,不对任何视频做编辑,视频数据流也不经由我们的服务器中转或存储。

    3.爱小说搜索搜索结果根据是您键入或选择的关键字自动搜索获得并生成,搜索结果的排序也是由算法自动生成,不代表我们赞成被搜索链接到的第三方网页上的内容或立场。

    4.您应该对使用搜索引擎的结果自行承担风险,我们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搜索结果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搜索服务不中断,不保证搜索结果的安全性、正确性、及时性、合法性。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应用,我们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除爱小说搜索中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他一切因使用爱小说搜索而可能遭致的意外、疏忽、侵权及其造成的损失(包括因下载被搜索链接到的第三方网站内容而感染电脑病毒),我们对其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通过爱小说搜索搜索链接到的第三方网页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应该及时向我们提出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们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断开相关链接内容。留言+

     

     

    3、Sodu

    网址:http://www.soduzw.com/

    备用域名:http://www.soduha.com/

    另外还有一个:http://sodu12.com/

    Sodu提供最新的小说搜索,若在首页找不到您需要的小说,请用本站的站内搜索。
    Sodu网站页面清爽,无毒无弹窗广告,完全绿色网站。
    最新小说用SoDu一下,书就出来了!祝各位读者开心愉快!
    你尚未注册会员, 可以使用临时书架, 临时书架只能收藏20本书, 请注册会员!
    Sodu小说搜索引擎手机版:m.soduzw.com

    Sodu定位于为网民提供优质的小说、电子书资源服务,Soduspider自动抓取互联网小说网站数据进行资源整合。为网民提供更舒适的阅读体验。

    本站内容系Sodu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不代表Sodu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seoskymang#foxmail.com,SoDu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09-2016 Sodu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Sodu。

     

    4、拨云搜索

    网址:https://www.boyunso.com/

    注意:此网站无法提供安全连接

     

    5、BookLink.Me

    网址:https://booklink.me/

    最有爱的小说搜索引擎

    BookLink.Me作为网络小说垂直搜索引擎,致力于优化网络文学的搜索体验。我们提供且仅提供对于小说章节的网络链接,自身并不存储任何章节内容。
    BookLink.Me的数据由程序自动爬取获得,搜索结果中若有链接指向的第三方页面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将该第三方页面网址以及相关证明文件扫描后电邮给我们,我们将在确认后在搜索结果中去除侵权的第三方链接。
    BookLink.Me不提供任何性质的收费服务。

    最后,再次强烈推荐Z-library:https://1lib.domains

    Z-Library 项目的一部分. 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 《万族之劫》没有女主好看吗?老鹰吃小鸡第二本万族小说万族之劫书评

    废寝忘食的肝完了一本《万族之劫》。这是老鹰吃小鸡的第二本万族小说。和第一本《全球高武》类似,也是讲的万族入侵人族的故事。如果和第一本完全相同的话,那么这本小说就不会火爆2021年了。《全球高武》看的比较沉重,一直在压抑。中途有时候都快弃读了。而《万族之劫》一路莽,一路杀。一路爽爆。

     

    和《全球高武》一开始的设定不同,《万族之劫》在小说一开始就点明了万族入侵这个现实,所有人习武就是为了打仗,为了抵抗万族。除了武者,还多了个新职业设定 “文明师”,而凭借脑海中从儿时继承的一本神奇的书,每天被万族追杀,主角苏宇意志力被锻炼的无比坚韧。在一次巧合之下,发现万族精血竟然可以开启时光册。从此走向了开挂人生。

     

     

    虽然说小说是一路莽路线,但是还是很艰难,只因入错了系,就得一直被压迫,从人族内部压迫,到万族压迫,到死灵界,到上界,到门内。一层又一层,每次的压迫都会有反抗,每次反抗都是一批批死,当看到星落山一战的时候,热血爆燃,都有点大结局的感觉了,一看进度,才20%,这是要闹哪样。这样的战斗还有很多,每次都是让人热血沸腾,坑杀一批又一批。

     

    读书人和武夫这个设定也挺有意思,唯有武纯,真实意思竟然是唯有武蠢,果然世界还是得这帮读书人来掌控啊。

     

    算计是小说的主旋律,没实力只能算计,磨掉一批是一批,磨来磨去,最后磨到最后一战,说实话,最终战看的有点懵,所有人都在布局,至少有6方人吧,还得让苏宇挨个破局,真是难为作者了,我看的都快神经错乱了。小说结尾没有写大战之后的任何场景,胜利后直接首尾。感觉缺了点什么。可能是觉得苏宇实在是太累了吧。

     

    另外老鹰的小说遵循了传统设定,无女主。无爱情。直男最爱。爆打月罗真是xswl,一个魅术让苏宇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