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内裤和袜子一起放进洗衣机里洗会交叉感染吗?

    问:如果把内裤和袜子一起放进洗衣机里洗会有什么后果?

    答:总体没什么事

    有人会担心内衣、内裤和袜子一起洗会交叉污染,有必要把它们分开洗吗?

    简单的回答是——基本不用分开,因为总体还是很安全。

    洗衣物的过程中,很多环节都能够起到有效的卫生效果:

    1.物理去除:污垢和微生物可以从衣物中分离出来,然后进入水中。不管是机洗还是手洗,大部分微生物都能够在漂洗、脱水过程中去除,这是很有效的“稀释”作用。如果水量较大、漂洗次数较多,那么去除微生物的效果就更好。

    2.热失活:除了物理去除外,通过加热也能杀死微生物,温水、热水都可以,温度较高的话热失活速度更快。

    3.化学灭活:洗涤剂、漂白剂的多种成分可以达到化学灭活的作用,包括且不限于活性氧漂白剂、次氯酸盐等。

    上面的这几个因素有协同效应,相互促进。另外,要是能够兼顾其他措施,那就会更好,比如:

    ● 及时晒衣物,避免长时间堆积;

    ● 晾在通风的地方;

    ● 在室外干燥,最好是能日晒;

    ● 或者烘干,也能进一步减少微生物数量;

    ● 衣物洗好后尽量存放在干燥环境。

    对于特殊情况,比如有足癣(脚气)等皮肤传染病时,理论上来说,污染了的和没污染的衣物放在一起清洗,相互之间可能会传染,不过,如果参考上面思路有效清洁的话,总体传染的概率还是很小。对于这类概率问题,是否要一起洗,就看自己权衡。

    举例来说,有学者设计过模型:如果有人得了痢疾,用洗衣机清洗他们的内裤(假设每天排100~500g粪便,大约有0.1g粪便残留在内裤上),模型计算显示,这样导致其他人感染痢疾的概率是0.0035%。由此可见,有效的清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医学校对:皮肤科倪春雅医生)

  • 活着比什么都好,能看到明天的明天

    1.这次就说说意外吧,这个还算是比较少,但是也算是悲剧吧,18年8~9月份吧,炎热的夏天,但是那天就大雨,显得出奇的凉快和舒适,我们一行人还处于无聊的闲暇时光,一个通知打断了我们的快乐,说是一个人倒在马路上,不明情况,我们大概用了7分钟到达现场,一个三岔路口,远远的看到一身黑子的男子趴在路上(我还以为是碰瓷的,表现的也太专业了),一位民警或者是交警正打个伞站在他的旁边,我们下车让我们看看,我扒愣一下看看脸,触碰一下体温和颈动脉波动,心想坏了,我们在失去他,要不行了,立马担架车抬上去(这里我想说,各位体重太过庞大的,请你控制控制吧,有的时候真心想帮你可能也爱莫能助,这个问题以后会讲)。

    还好当时人多,没耽误时间,到达到抬上车离开,也就用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上车我要听诊器,护士以为我要量血压,当时我的眼神可能充满了惊喜的喜悦吧(我哪TM有空量血压),听听心尖搏动,听听肺音,虽然车破声音吵杂,我也知道他离我们又远了,看下瞳孔,心肺复苏跟上,在城区街道里,急救车为了躲避穿插的中国式行人行车,我在后边真的是苦不堪言,努力掌握平衡还要做急救,我眼泪都快出来了,这个时候由于长时间的雨淋和潮湿,已经开始出现失温,无呼吸心跳,暂时只能靠我这点力量让他停跳的心肺起一点作用。

    这个时候我才仔细看清他的大概年纪和样貌,50多岁左右,保安工服,抽的10块钱的烟,牙齿没有经常打理显得脏,嗯,这就是他的生活品味和一生的经历阶层吧,这边让护士输液,也是费劲,都快到了,液也刚刚输入一点,氧气最大流量一直开着,送到医院,又毫无意义的折腾了半个小时,放弃了,嗯,就这么结束了,民警过来录像找家属,下午儿子就过来了,也算是接受这个现实,这事也算是结束了。


    2.这个时间有点跳跃,这个又跳到了10月份左右吧,天气微凉,依然燥热,是个一些人街边小吃吃喝的日子吧,虽然我不怎么喜欢,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劣质的肉和菜,也算是很符合我国特色,不过这位没有选择蚊虫叮咬的夜晚,而是一个中午,又是一个通知,我们出发了,护士去忙什么事情我忘记了,只有我和司机,不是城区,小城市的外围一点,一路畅行,到地方有人招手接我们,当时他们还没有太过焦急,只是希望我们快点到看看怎么回事,我路上听说是晕倒了,一个街边的小饭店,里面也就50平米左右吧,几张桌子就,他们迎我们的车,我下车进店,然后我就迷茫了,3个大老爷们,并排坐在一个小方桌旁,没有靠背的小圆凳,基本上都保持着后靠但很累的姿态,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自己实验一下有多累,我问怎么了,他们说你看看人怎么了,我说哪个啊,他们才告诉我,是中间那个(光头,肥胖,胖的头好大,肚子好大,显得个子不高,就是胖为主吧,对于胖我形容不出具体的,绑血压计的袖带都困难的那种吧),满头大汗,四肢不自然的僵挺伴颤动,瞳孔缩小,呼吸心跳都有,我立马出去了(当时是想赶紧拿担架上车别耽误),他们就围着我说怎么样,你要走还是拿药啊,我说赶紧的,抬人,他们还是不明白,当我拉车返回来的时候,他们还是保持那个姿态,我也是挺佩服那两个大哥的腰腹力量,费劲力气,人上车,在车上流眼泪,挣扎想动,但是控制不了自己,送到医院,从我到整个过程10分钟多一点,家属后边慢慢跟过来,检查一通,脑干出血,压迫中枢,命不久矣,问了下一起喝酒的,都是亲戚,小舅子大伯哥之类的,简单的沟通,直接送ICU,怎么进去怎么出来,维持了8个小时左右,再无明日。
    3.又是最近的,又是一位体态肥胖的,又是一个喝酒喝多的,又是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的,北方的冬天黑的特别早,6点多,已经和夜晚没有任何区别了,通知我们过去,离我家特别近,偶尔家里来人,我会去那买两个菜缓解做饭的紧张,两层楼,下边大厅散座,二楼小包间,人就倒在中间的楼梯上,简单的问了下,酒后一行人下楼,他就倒了下去,然后就不清醒了,中午喝过酒,晚上喝了2杯,估计有200ml白酒,他是走在最前面,没人挡着,加上体重太过,我保守估计得240斤以上,可想跟石头台阶的碰触得多大力量,整个人肚子那个厚那个大,没裤腰带,估计没有合适的,一帮人慌的,我说先把人抬下来,担架车上不来,这些人就问我怎么抬,我说咱们一起抬呗,他们还问怎么抬,我才明白他们想知道我让躺着这个用什么样的体位抬他们才上手,整个过程那真是费劲心力,狭窄的楼梯间,6~7个人招呼这一个,裤子衣服一件接一件的拉扯中被拉下来,等到一层,已经就剩个毛衣内裤穿一半的外裤,嗯,这货还尿失禁了,一般这情况就是不太妙的,刚刚放在担架车上,大骂了一句卧槽泥马,再无声音了,这是我跟他短短接触说出的唯一一句话,送到医院,简单的交涉病情情况,接着检查,晚上人就走了,传言家属这通哭呀,但是依然是结束了。
    4.这个是最近的,也就不超过一个星期,男,57岁吧,骑自行车在一个商场门口附近摔倒,周围一大片人,我们赶到我还是闲出了迷茫,人太多,问了才知道在哪,也是很中国特色,老人平躺,嘴唇发绀,也就是发白,大汗,嘴里散发着速效救心丸的味道(不知道谁给吃的,这里我不建议乱吃药,没有确诊之前,乱用药真的可能让人离开的更快),呼之不应,这些人已经围的挺多的了,我说你们让开,让担架车过来,抬上车,送到医院,心电图前~下壁心梗,血压40~25,看到这些,我觉得也没什么可看的了,没有家属,兜里100多块钱,绿色通道,送到CCU,我回我自己岗位,凶多吉少。
    今天写到这里主要想跟大家说说自然疾病的死亡,病因诱因主要和年龄、肥胖、醉酒有关,多关心关心自己的身体,酒真的是穿肠毒药,肥胖更是大多疾病的因素,再就是当你太过肥胖,在救援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很大的阻力,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力气,不是每次都有幸运儿。
    默达

  • 簸萁下的麻雀–巨大利益下老年人的商机!

    作者雪枫。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文章,说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个很紧迫的问题,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消费跟消费老年人这两个都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我的父母也曾经遇到作者说的事情,好在比较听劝,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经常给他们科普,教他们防骗知识,对于那一辈老年人,他们的防骗意识很差,缺少对新型骗局提防的意识。作者能够看到这个问题,并写下来,标题起的很好,感谢作者对老年人问题的关心。

    在我工作的商务楼里,基本上每天上班时段,都会有不少上了年纪但还可以走动的老年人,在佩戴工作牌的年轻人引领下,乘电梯去某个楼层的某个公司,参加什么健康知识讲座,大约九、十点钟的样子讲座结束,老人们又会成群结队地坐电梯下楼,经常拿着免费领来的小份米、面、油,或是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赠品,兴高采烈地唠着家常,四散回家。
    每次看到这些场景,我都会想起家中的一位长辈,老太太也是特别热衷参与此类活动,近十年来带回家的什么深海鱼油,苗药,保健醋,安神枕,或者听都没听说过的这个精那个粉,这个含片那个胶囊,花样百出,不计其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价格均高的离谱,少则几千,动辄上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位长辈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生活异常俭朴,唯独在这种事情上花钱一掷千金,形若土豪。
    我和太太曾经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解老人不要再去参加类似的讲座、餐会或是旅游活动,有时甚至陪着她拿着头天买回来的保健品强行去退掉,偶尔老人也表态不会再去,但过不了多久故态复萌,令人嗟呀。
    身边的例子不胜枚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时下的不少老年人沉迷此道,反复被骗呢?仔细想来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 情感缺失:现在的老人大都单独居住,儿女们都忙于上班挣钱,孙辈们稍大后忙着上学,周末或节假日回家探望如蜻蜓点水,如去参加活动身边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年轻的工作人员一口一个“大爷大妈”的叫着,恭谨有礼,伺候周到,感觉比儿女都亲,能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二. 时间富足:活动时间安排与老人的作息时间吻合,开始早,结束早,即便有接送孙辈的任务也不太影响退休老人的正常生活。
    三. 手头宽裕:现今的退休老人们享受着国家的福利政策,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退休工资收入,孩子们大都经济独立,思想上不屑于做“啃老族”,老人们平时生活上省吃俭用,所以手头相对宽裕。
    四. 满足养生需求: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下降,各种慢性疾病纷沓而至,正常吃药打针收效甚微,于是寄望于“包治百病”的各种所谓保健品,希望能改变身体状况,延年益寿。
    五. 贪图小便宜:类似活动的组织者总会安排各式各样的“鱼饵”,哄着老人们按时参与便可以免费获赠一些低价值的赠品,抱着“有便宜占”的心里,很多老人如飞蛾扑火,不知不觉地钻进组织者精心设置的“圈套”
    六. 面子心里作怪:参与群体活动容易受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和一些组织者安排的“托儿”相互攀比,偏听偏信,末了即便感觉上当受骗也不愿意抗争维权,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七. 营销手段高明:老年保健品市场的经营参与者深谙厚黑商道,对退休老年人存在的各种弱点洞若观火,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营销理论和产业链条,昧着良心不断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产品虽无效果却吃不死人,从而获得惊人的利润。
    一个有趣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农村初冬的晒谷场,一个圆圆的簸箕被带有长绳的木棍支起来,簸箕下撒着一些敝谷。一群麻雀飞落在簸箕周围,眼瞅四下无人,于是钻进簸箕里觅食。忽然间木棍被长绳拉倒,远处躲藏的几个孩子欢呼雀跃地奔向被簸箕压着不能动弹的麻雀……
    突然觉着很累,真是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宛如救火队员,哪里有火情就要往哪里扑。细细思量,平时无论多忙还是要常回家看看,尽可能多的与老人们沟通,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毕竟适度锻炼,合理膳食以及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才是健康长寿之道…

  • 治疗灰指甲、香港脚的秘方就是:氟康唑

    灰指甲、香港脚,以及确诊为真菌感染的所谓各种“癣”,(牛皮癣不在此类,乃免疫性疾病,无解。)生活中随处可见,祸害不少人。本人曾深受其害:我爷爷,爸爸都是灰指甲,我20多岁时,九个脚趾甲,两个手指甲都成了难看的灰指甲。为了治疗,也是费尽心思,吃药、涂药、各种土办法,甚至拔甲,都没什么效果。后面听说一个亲戚,在外面把灰指甲治好了,但是吃药把肝吃出问题来了,我也就心灰意冷,放弃抗争了。 (更多…)

  • 手指得了灰指甲怎么办?不用吃药,用食用白醋治疗灰指甲

    刚刚看到一位朋友说到了治灰指甲的法子,由于那法子跟药有关,何况是药三分毒。
    便想到十几年前自己得灰指甲的痛苦故事,应该是2000年吧,那个时候人生比较低落,出门在外又身无分文。
    从小有脚癣,从父母处传染的,受限于清苦,那时候条件差,一般的乡村医生又不懂怎么治,就一直拖着。
    2000年,手部受到感染,出现瘙痒,然后又出现了灰指甲,最严重的时候,十个手指全部出现了灰指甲。
    (因为据查证,灰指甲都是跟感染真菌也就是手足癣有关。)
    那时候没钱,也不敢去医院看,灰指甲的出现,对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不敢拿手出来见人,总是揣在兜里。
    后来偶然看到一本杂志上提到的一个方法,就死马当作活马医拿来用了,坚持两个月之后,新指甲长出,再也未曾复发。后来跟身边起码不低于十个受灰指甲困扰的朋友介绍了这个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用吃药,用食用白醋浸泡即可。

    灰指甲
    具体方法是:1、用指甲刀刮除灰指甲(尽可能刮除,可大大缩短康复过程,不过注意千万别见血,有破口就等破口好了之后再浸泡)2、每天早晚各将灰指甲部位放入白醋中浸泡不低于半小时(个人感觉泡越久康复月快,但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我是自己用塑料瓶DIY了指套,绑在手指上,这样可以在泡的时候做点其他事)3、坚持一个月到两个月就可见到新指甲长出。
    温馨提示:浸泡过程会有些小痛苦,因为醋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指甲处会有痛感。
    我知道很多朋友治疗灰指甲走了不少弯路,也花了很多冤枉钱,但只要坚持,其实几乎不用钱也可以治愈的,而那些江湖骗子收了你的钱也不见得可以把你治愈。
    这是本人亲身体会,这些年也让其他朋友按此方法治愈过,另外受真菌感染的皮肤则可以用一下盐酸特比奈芬(可能字不对)外擦。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给我,本人将尽力解答,希望可以帮到深受此苦的朋友。

  • 味精能多吃吗?味精和鸡精的区别?对人体有没有害?到底哪个好?

    前言:本人前几天在饭店吃饭,有一个人吃的牛肉汤,问到服务员:“有没有鸡精”。服务员说:“不是有味精吗?”,吃牛肉汤的人说:“鸡精和味精不一样,鸡精更好”。由于本人不常吃这类调料,所以不太清楚,于是回到家后就搜索下:鸡精好还是味精好,以下就是本人搜索整理的内容。 (更多…)

  • 炒菜放味精好不好?经常吃味精对身体健康有危害吗?

    看了好多证明“味精有害”的理由,蛮好玩的。挑几个典型的来驳斥一下

    高能预警:
    1. 我可没有说多吃味精好,谁没有事逮着味精使劲往菜里放呢
    2. 去年这篇文章转到某论坛的时候,一大波人让我“每天吃味精”,虽然不知道他们为啥这么狠,但是我的口味真的很轻啊。

     

    谷氨酸钠也称为MSG或味精,是一种谷氨酸的钠盐,属于自然形成的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把MSG归入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 之列,而欧盟则视其为一种食品添加剂。
    下面就“味精有害论”分条一一驳斥:

    1.味精能造成“中国餐馆综合症”
    简单描述: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一医生吃中餐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MSG综合症状)”。于是乎“中国餐馆综合症” 莫须有的罪名诞生了。
    驳斥:我滴神来,真的不知道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发表出来的。我们来看看实验结果:
    在澳洲和新西兰的食品标准(FSANZ)中引用了“大量科学研究压倒性的证据”,明确地否认MSG和“严重不良反应”或“长期后果”之间所存在的任何联系,坚称MSG“对于普通人群是安全的”。不过,在标准中确实也描述了不足1%的敏感人群在一餐中所摄取大量的MSG时,有可能会遇到“短暂”副作用,例如“头痛、麻木/刺痛、面色潮红、肌肉紧张及全身乏力”等。(^ MSG In Food. Food Standards Code.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May 17, 2010].)
    我只想说,不小心对味精过敏了,就说味精有害,进而推出“中餐馆并发症(MSG综合症状)”耸人听闻的结论,是不是太不负责了一点。当然了,如果有人把这个笑话当做案例来用,只能说他没有学过如何撰写科技论文吧。

    c5h8no4na

    2.味精高温致癌
    简单描述:这个怪吓人的,据说高温下谷氨酸钠转化为的焦谷氨酸钠是致癌的。
    驳斥: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影响甚微。文献报道,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百度百科)。我们可以看知网的一篇文献:焦谷氨酸钠到底是致癌物还是“聪明物质”? 补充说明一点焦谷氨酸钠与大脑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有关,《中国科技信息》的一篇文献(焦谷氨酸钠与大脑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明确指出:通过焦谷氨酸钠的作用,增加了大脑中的焦谷氨酸的含量,提高了大脑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PS:列一个致癌的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在烹调和消化过程中会和食物中的胺反应,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感谢tree free 提醒)。这货提鲜的,曾经看到一个品牌的火腿肠添加剂只有一个:亚硝酸钠。

    (补充:这一点没有什么好纠结的,菜都烧糊了,你要担心的就不止是焦谷氨酸钠了吧)

    3.吃味精多了会增加“Na”的摄入量,引起高血压。
    简单描述:现在好多人“三高”啊,尤其担心自己的血压高,吃太多的味精会引起高血压啊,别多吃
    驳斥:
    MSG可用于减少盐的摄取量,食用盐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即使用盐量减少30%,使用MSG仍可改善低盐食物的口味。与氯化钠相比(39%),MSG的钠含量大约低3倍(12%)(Yamaguchi S, Takahashi C. Interacti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and sodium chloride on saltiness and palatability of a clear soup.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1984.January, 49 (1): 82?85. doi:10.1111/j.1365-2621.1984.tb13675.x.)。

    4.味精吃了不好,又没营养,吃鸡精吧,营养丰富。
    简单描述:近年来出了鸡精,相当火啊(恩,我也很喜欢),鸡精比味精好多了。
    驳斥:
    鸡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35%)和氯化钠(<40%),同时含有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它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用香料等增香剂.
    鸡精属于动物性高嘌呤的食品、钠钾含量也不低,对于高血压、痛风、肾脏病等的慢性病患者,有加重病情的风险。(Wikipedia)

    ———————————–补充—————————————

    1. Q:味精好还是鸡精好?
    A:不知道。讨论佐料的营养性没有意义。
    两点:(1)鸡精含盐,放鸡精的话就少放点盐 (2)呈味核苷酸二钠在人体内代谢产物是尿酸,痛风患者注意一下OK了
    有文章如是说:
    嗯,很有前景,抓紧研发!

    (QAQ,你们考虑的都是该不该放味精,而我纠结的是如何学会烧一盘菜,哎呦~好惭愧)

    给味精正名

    流言: 听说味精吃多了不好,所以我们家现在完全不吃味精了,我们做饭都用鸡精和蘑菇精的!

    真相: 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这些“危害”在不同的传说版本中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除了这些都市传说,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但事实并非如此。

    味精是什么东西?

    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做“鲜”。亚洲人很早就用各种浓汤作为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鲜味”,比如鸡汤、骨头汤、海带汤等等。1907年,日本人蒸发大量海带汤之后得到了谷氨酸钠,发现这个东西尝起来像许多食物中的鲜味。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说的味精。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乃至于废糖蜜,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原料”。如果把酒、醋和酱油当作“天然产物”的话,味精就应该也是天然产物。如果因为发酵和纯化是工业过程,而把它当作“化工产品”,那么至少白酒也应该被划为“化工产品”。

    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钠,比如酱油是水解蛋白质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有些水解的蛋白质,比如水解蛋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甚至高达5%以上。还有一些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钠,比如葡萄汁、番茄酱、豌豆,都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谷氨酸钠。这样的浓度,比起产生“鲜味”所需的最低浓度要高多了。

    当今市场上的味精是高度纯化的发酵产物,我国国家标准要求谷氨酸钠含量至少在80%以上,而高纯度味精则要求99%以上。

    味精与“中餐馆并发症”

    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后来有一些针对“中餐馆并发症”的研究,但是无法证实它的存在。不过,基于“没有证实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须有怀疑精神,这个故事很快广为流传,但是针对它的研究也就没有人关注了。

    味精的安全性

    针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没有发现过它能产生危害。只有个别动物实验发现在“大剂量”下,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有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不过所需要的大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也没有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味精没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限制”。美国FDA的一份报告认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对味精有所反应”,但是针对整体上的味精,他们赞同JECFA的结论。

    鸡精或者其他精又如何

    “鸡精”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再配以包装上画的大母鸡,给人感觉鸡精是“鸡的精华”。鸡精的销售,也大有取代味精之势。

    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只是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鸡精中除了味精之外,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产生鲜味。跟味精混合之后,所得的鲜味会大大超过二者单独的鲜味之和。这就是所谓的“协同作用”。严格说来,还应该有一些来自于鸡的成分比如鸡肉粉、鸡油等等,来产生鸡的味道。但是,由于来自于鸡的成分比较贵,为了降低成本,厂家可能完全不用鸡的成分。所以说,你买的鸡精中是否含有来自于鸡的成分,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消费者基本上不可能从产品来进行判断。

    味精的成分单一,在食物中主要增加“鲜”味。鸡精、蘑菇精等复合调味料的的成分复杂,一般而言,“香”味更浓郁一些。不管是那种精,只要它能产生“鲜味”,就都含有味精。只不过经过仔细的配方,复合香精产生鲜味的效率更高,也可以满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结论:谣言破解。 作为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是能够产生“鲜味”的谷氨酸盐的一种。除了发酵生产的味精,谷氨酸盐还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关于“味精会导致XX”的传言,科学家们努力了很久,也无法证实。在国际权威机构JECFA和美国、欧盟的监管体系里,味精的安全性都不用考虑,在食品中的使用也无限制。鸡精等肉味香精中也含有大量的味精。

    作者:云无心
    链接:http://www.guokr.com/article/38739/
    来源:果壳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 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的人会比较短命

    一天忙完工作,晚上回家坐在电视机前可能会觉得这是放松的时间,但是在电视机前坐久了可能会让你早死几年。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提供的死亡数据以及对受访者关于此前一周看电视所花时间所做调查的反馈,制定寿命表时,得出了以上结论。 (更多…)

  • 每天工作超过11个钟更容易得抑郁症

    韩国美女

    英国和芬兰的研究人员通过对2000多名英国公务员工作状态的调查发现,长时间工作的人更易患抑郁症,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或每周工作55个小时以上的人则面临更大的风险; (更多…)

  • 能让父母健康长寿的25条方法,你能做到几条?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对我们的操心和照顾就一直不曾停歇,等他们上了年纪,你给他们钱、买昂贵的营养品……可这真的是孝敬父母的最好礼物吗?老年医学专家推荐了让父母长寿的25种简单方法。 (更多…)

  • 研究显示饭后吃梨有助于预防癌症

    梨

     

    韩国汉城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科杨美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2011年9月发表报告指出,饭后吃个梨,积存在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可以大量排出。梨和加热过的梨汁,都有加速排出体内致癌物质的功能。”专家建议,“在人们热衷于吃煎烤食品、快餐类食品的今天,饭后吃一个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

  • 节后上班了,你是否也有返工忧郁症?

    忧郁症

    随着新年春节假期的结束,人们陆陆续续从家中回到工作中来。不过很多人却无法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一些人感觉疲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有的人甚至会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这些是返工忧郁症的典型症状。 (更多…)

  • 你唱歌跑调吗?那么恭喜你得了“失歌症”

    失歌症amusia

    “失歌症”(amusia)

    去K歌总是跑调,却总充当麦霸,但这不是自恋,只是因为他们有失歌症。他们对音乐一窍不通,听不出已经跑调,记不住旋律,甚至有空间识别障碍,但他们还是能明察各种不同的语气的,所以不要嘲笑他们。 (更多…)

  • 科学家声称:糖是毒药,必须严格管理

    糖是毒药

    科学家声称,糖是毒药,其销售应像香烟和酒精一样必须严格管理。
    他们警告说,含糖的食物和饮料,包括肥胖,心脏疾病,癌症和肝脏问题等疾病的负责。
    他们声称,它导致全世界每年死亡3500万人,是非常危险的,应该通过税收和立法控制的。 (更多…)